符秋香
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中心学校 572215
摘要:“科教兴国”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而在教育领域中小学教育阶段是极为重要的,此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快速发育成长的阶段,因此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才能为后期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现阶段,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逐渐受到了教育单位的重视,因为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阅历和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积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本文就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展开了相关分析和研究,并且总结出了提升朗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能力;策略
引言: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朗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从而引导学生养成朗读的良好习惯,为后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小学阶段教育更应该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而不是仅仅看重学生当前的成绩,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朗读使学生领悟语文知识的内涵和真谛,进而实现语文成绩的提升,以及养成朗读兴趣的目的。
一、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
(一)朗读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小学教育所面对的受教群体是身体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的孩童,此阶段学生通常具有性格开朗、活泼好动和好奇心较强等特点,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会遇到诸多难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来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首先,教师应该重视兴趣的作用,只有让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兴趣,才能确保在后期的学习中稳定前行[1]。因此,教师可以运用朗读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充分的了解语文知识的魅力,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其次,通过朗读能够激发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语言表达方式,并且通过大量的朗读还可以使学生形成独具一格的朗读方式,以此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最后,语文教学中融入感情的朗读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操,同时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
例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不同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向着不同的性格方向前进。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多准备一些有关性格养成的书籍,如《培养小学生情商的100个故事》、《疯狂学校》、《我不想生气》等。而后让学生挑选喜欢的书籍,同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每天抽出时间进行朗读,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教师让学生到讲台上叙述自己所选书籍的大体内容,并且要向同学们朗读出自己认为优美或者感人的段落语句。
(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言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门学问,只有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才能更好的与人沟通。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朗读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奠定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此外,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兴趣好,可以通过大量的朗读资料,扩充自身的知识层次,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朗读不仅可以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还可以扩宽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见识。
例如,教师在讲解《田忌赛马》时,可以让学生大声的朗读课文,并且要求学生通过多次朗读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就通常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多次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中所表达的情节和思路。而后,教师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并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田忌赛马》的课文内容,从而让学生感触到自己能够背诵课文,如此一来就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还能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妙处。
二、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具有感情的朗读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含义,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应该注重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2]。通过朗读氛围的影响,能够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文章朗读中,从而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此提升朗读的有效性。
例如,当教师讲解“春晓”这首诗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功能,为学生播放春天的景色,让学生体会到春天的盎然生机。而后在学生朗读诗句的同时,播放鸟叫和春风的声音,同时还要播放花落的景象,以此为学生创造身临情景的感觉,进而达到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
(二)组织多样的朗读活动,提升学生的朗读兴趣
朗读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而是要充分的利用更广阔的资源。现如今,小学学校中都会开设图书馆,或者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室中设置读书角,如此一来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的朗读平台,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另外,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多阅读优秀的文章,以此提升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的在班级中举行朗读活动,用以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还可以将学生的朗读内容与其他学生分享,从而实现共同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朗读小组,而后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朗读分享,使小组指派成员到讲台上朗读诗篇文章,并且要求学生必须要富有思想感情,以此提升对作者和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还可以将好的文章诗篇分享给更多的学生。
(三)明确朗读目标任务,采取高效能力培养
设定学习目标可以有效的提升学习效率,而为学生设定合理的朗读任务和目标,也可以达到提升朗读能力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常会遇到课后作业,而作业的要求往往会让学生熟练背诵目标课文,这种学习目标虽然可以让学生强行记忆文章内容,但是却无法达到理解和应用[3]。因此正确的设置朗读目标任务,才能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而盲目的规定朗读目标,只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时,应该着重突出理解文章内容,而不是推崇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首先,教师应该教导学生朗读应该由心而发,必须附带和文章相应的思想情感,才能深刻的体会到朗读的乐趣。其次,教师要为学生设置合理的朗读目标和任务,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压力,并且将压力成功转化为动力。
例如,教师可以用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以每天一读作为自己的读书目标,同时要记录自己今天朗读的什么文章,以及要写下朗读文章的感想。此外,为了提升朗读的效果,可以让学生将今天学到的课文,声情并茂的朗读给自己的家人听,从而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另外,为了保证学生认真完成朗读目标,教师应该承担起监督的职责,定期检查学生记录的读后感,以此了解学生朗读的进展和效果。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对于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必须提高对朗读的重视程度,并且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例如,组织多种合理的朗读活动、营造优越的朗读氛围和制定明确的朗读目标等,通过这些方式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从而确保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梁慧娴.“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谈小学语文朗读指导[J].小学教学研究,2020(14):59-61.
[2]潘翠红.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83-284.
[3]潘淼.小学语文课堂朗读训练中心理疲劳的调适[J].教书育人,2019(3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