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符传文
[导读] 以下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符传文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中心小学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   571141
        摘要:课堂教学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提前对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全面的了解,继而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创建有特色的教学方式,营造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小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教学中来,以乐观、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学习,不逃避学习,从而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基于此,以下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营造
引言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发展,培养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学生是否“学会”,而忽视了学生是否“会学”,课堂教学缺乏开放性和有效性,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学习效果不佳。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抓住关键环节,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教学“活”起来,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一)模式单一
        通过对当前我所了解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我看到相当部分教师在组织教学和互动管理中,采用的模式相对单一。这种方式下,小学生语文无法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难以在短时间内突破现有教学原则的限制。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所采取的模式并不能得到改进,从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教师主讲,学生接受的方式,并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传统单向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有效地适应当前国内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无论是对于教学组织,还是对于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严重地违背了学习的规律,不利于培养学生们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负面作用。
        (二)“师道尊严”束缚学生思维“
        师道尊严”指教师受到学生尊重,教师通过讲授的知识、传授技能受到学生尊重。但在实际教学中,“师道尊严”朝着消极的方向发展。少数教师为维持师道尊严,在语文课堂中打造严肃的教师形象,学生受到教师形象的影响,不敢与教师互动。同时,由于教师希望在语文课堂中打造权威形象,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对教师提出的观点缺乏质疑,思维受到束缚。这意味着语文课堂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只能扮演知识的接受者,而无法成为质疑者、思考者。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文课堂难以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
        (三)主体不清
        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教师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要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从实际来看,目前部分教师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也未能将学生的感受、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等作为组织教学的重点参考依据。教师在课堂时间安排方面,仅将10%的部分留给学生进行知识消化与巩固,这种方式严重地削弱了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因此也无法为学生提供合理的教学指导。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策略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否融洽会对语文课堂气氛是否和谐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教师也要意识到,融洽的师生关系并非是靠挥动的教鞭以及铁一般的纪律打造出来的,其依赖于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思想的转变,同时也依赖于教师转变自身的角色与建立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师道尊严,强调师生互相尊敬,建立和谐的民主关系,并从传统的权威型或者是专制型转变为伙伴型以及合作型的关系。这也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权利、人格,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最终实现民主交流、对话,呈现和风细雨、协商式的良好师生关系。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树立良好的学生观,因学行教,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自身的激情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感受教师崇高的形象。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营造和谐的氛围,教师首先要以平等的姿态、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热情亲近学生、爱护学生。学生看到教师的微笑,会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敬,从而有了安全感、踏实感,能够大大方方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学生说错或表达不完整时,教师不要训斥、惩罚,而要耐心指导,提醒他们想好了再讲;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应融入学生群体,将自己视作他们中的一员,与学生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并对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赞扬,如“你是咱们班的智慧星”“你的记忆力真好”“你的答案很有启发性”等;而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不厌恶、不指责,耐心指导他们、鼓励他们,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表达想法,如“老师相信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减轻学生的紧张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推动语文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三)以微笑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的外在形象
        教师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时要微笑授课,这也是简单、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这种微笑应该是教师发自内心的,且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同时又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并非是虚假的表情。教师在课堂上发自内心的微笑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当前,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仍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且板着面孔,总是想着树立自身的威严感,这也会扼杀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如此也会疏远师生之间的距离。实际上,教师的威严并非是树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而是来自教师本身的修养与学问。教师微笑面对学生也体现了教师的自信,同时也是一种认为可以通过自身的魅力征服学生的自信。但是教师板着面孔给学生讲课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教师没有自信,通过外来压力强迫学生去做,如此会适得其反。为此,教师要想主动为学生营造愉快、欢悦的课堂氛围,就要以自身良好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望探索真理的动力,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兴趣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关键。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认知能力有限,如果老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能够使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二是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讨论和解决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两点恰恰是语文学习的关键,只有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才能更好的学习语文。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激励性的语言,在这个环节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这个时期的学生是急需得到老师、家长、社会的肯定的,所以,在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善用鼓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并对他们的行为给予表扬,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信,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把老师教与学生学有效统一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理解。
结束语
        为打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需要不断思考语文课堂的设计细节与学生的现实学习需要,还要增强自身专业素质,掌握新时代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使用方法,将具有实效性的方法、教具融入语文课堂。教师在教学形式、教学工具、教学技术上的改进能使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的魅力从而爱上语文课堂,良好的课堂氛围便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
参考文献
[1]王巧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构建剖析[J].新课程(综合版),2019(11):50.
[2]林立群.如何营造和谐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J].中华少年,2019(27):103.
[3]吕鹏华.探讨如何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J].新课程(上),2019(02):32.
[4]熊琦.营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方法[J].知识窗(教师版),2019(01):34.
[5]汪秋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J].小学生(下旬刊),2018(09):60.
姓名:符传文 出生年月:1964年8月  性别:男  民族:汉族  籍贯: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  学历:大专  职称:中小学一级   从事的工作领域:小学语文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