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利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北校 448000
摘要:作为基础性课程之一,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是阅读教学,对学生知识储备量的丰富、文学视野的开拓、语文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文本细读属于一种新颖有趣的阅读方式,将其运用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及作者情感,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与阅读能力,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有效策略
一、文本细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文本细读主要是指在阅读中对文中的重点词句及其含义进行仔细分析,感知作者在字里行间传递的思想情感,领悟作者写作的艺术价值与整体风格。通常文本细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包括: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文本细读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对文章的行文结构与思想内涵有所了解,还能从文章中发现美、感悟美,学会分析和鉴赏文章的艺术美、情感美,获得文学审美能力的发展。②实现深度教学。学生通过对文本的仔细研读,能准确掌握文章的整体脉络,即: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会设计引导性或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细读文章,从中发现问题解答的关键点,利用关键点打开文章切口,进而把握文章脉络及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深入理解文章蕴含的深意,达到深度教学的目的[1]。③拓宽阅读视野。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基本是从某个角度进行文章解读,这样虽能帮助学生积累知识,但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影响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体会。通过文本细读,学生能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情感,获得阅读兴趣的激发与阅读视野的拓展,彰显出阅读教学的真正价值。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
第一,深度挖掘感情。语文知识的学习需要融入情感,而文本细读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对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行深度挖掘,学生只有用饱满的情感进行阅读,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有极强的感染力,学生通过阅读能感知人间善恶、世间百态,从中汲取所需的营养,获得语文读写能力的提升。鉴于此,教师在阅读教学环节既要注重阅读方法的传授,还要引导学生感知文本传递的思想情感,严禁用过多的条款来限制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同时不同文章所采用的手法及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找到合适的阅读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2]。以《孔乙己》为例,该课文主要是围绕一个小酒馆阐述事件,即:一个嗜酒书生在酒馆的小打小闹,在格局方面并不大,部分学生通过阅读甚至会想:文章的语言很平淡,没有高潮部分,甚至无吸引人之处。这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对作者表达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进行深入挖掘,即:主人公孔乙己虽是穷苦书生,但在一些细节方面却令人费解,如:孔乙己作为一名读书人,应该比当时社会的普通人有更高的社会地位,但为何会落魄至此呢?通过教师的指点和对文本的细读会发现:孔乙己所处的社会极为黑暗,人们将他视为异类,嘲笑他、排挤他,他只不过是当时黑暗社会无数下层知识分子的缩影。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能在阅读学习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深刻意蕴,提高阅读效果。
第二,分析重点语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文本细读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重点语句,在此基础上借助细节对文本进行细读和认知,加强与文章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以《济南的冬天》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对其中的含义进行仔细揣摩,分析作者所描述的“伦敦”冬季与“北平”冬季的不同,仔细琢磨“响晴”一词,在对比中感受到济南冬天舒适和温情的特点,从而理解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文章,能够帮助学生加深与文章之间的交流,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达成完整的阅读认知。
第三,还原文本情感。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文章基本都是经过作者巧妙的布局与细致的描写,能够轻松引发读者的共鸣。对此,学生在实际阅读学习中需要从自身的经验出发,细读文章内容,还原文本情感,准确把握作者传递的思想内涵与真实情感,促进细读质量的提升[3]。以《观潮》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联想《将进酒》中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尝试将原本理解的观潮与文章中的观潮进行联系,加深对文章内容的记忆;然后教师结合文章内容提出如下问题:你所理解的观潮与作者描写的观潮有何不同?作者采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等,要求学生细读文章,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从而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雄伟之景,激发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获得视野的拓宽。
第四,注重泛文本的积累。每个文本都有独特且鲜明的主题,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合理归类所接触的泛文本,鼓励学生对同一主题的泛文本进行积累,则学生在文本解读和运用中能轻松调动这部分知识[4]。例如:鼓励学生以季节为依据来分类整理描写冬季的诗篇,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白的《行路难(其一)》等。另外,由于初中生在眼界和成长经历等方面的差异性,即便是对同一文本进行阅读,也会存在理解等方面的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多元化理解同一文本,组织学生在评论或读书等活动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而细致且全面了解文本的内容及表现形象,获得知识渠道的丰富、眼界的开阔、思维的拓展。
结束语:
综上言之,文本细读是有效理解与解读文本的重要方式,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实施文本细读时,应该立足实际,引导学生深度挖掘感情、分析重点语句、还原文本情感、积累泛文本,促使学生用心阅读、体验、感受,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包江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0,(19):67-68.
[2]纪春玲.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J].华夏教师,2020,(14):55-56.
[3]张贺.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9,(11):159.
[4]郜富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研究[J].中国教师,2019,(S1):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