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华金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十中学 贵州 六盘水 553040
摘要:地域差异经过历史的沉淀,形成了独特的乡土文化,受时代变迁的影响,很多中学生并没有机会接触到太多乡土文化的内容,社会发展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将乡土文化融入到语文课程中去,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传承,让学生更加的热爱家乡。本文重点表述了乡土文化的重要意义,将乡土文化与课堂教育有机结合的方法,这样不仅能够传承乡土文化,还能扩展语文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乡土文化;语文课堂;文化传承
现阶段,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断被提及,受到很多部门的重视,再加上乡土文化的具体性和特殊性,在历史和非物质文化传承方面非常重要,再一次回归到大众的视线中。由于乡土文化比较贴近现实生活,人们能够深刻的感受到他的存在。通过乡土文化的洗礼,学生可以理解文化的内涵,激发出内心的乡土情结,提升文化素养。
1乡土文化融入到中学语文课堂的意义
1.1燃起热爱家乡的情感
现在的中学生年龄都不是特别大,因此接触到的乡土文化并不多,对乡土文化的内容和内涵不是特别理解,很难燃起内心的乡土文化情怀,无法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乡土文化资源本身就拥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并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传递,感召力非常强烈,让人很容易就能接受。当学生亲自感受到了乡土文化,就会主动探究乡土文化的根源。这样不仅能扩充学生的写作素材,提升他们的思考和写作能力,还可以燃起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校的文化教育建设。
1.2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较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学校内教育模式固化、资源单一,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乡土文化作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最佳资源,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开展乡土文化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进入到乡土文化的环境中接受熏陶与洗礼,很好的将课堂理论和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乡土文化所蕴涵的深度和意义。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给语文课堂教学减压,更好的提升中学生的综合能力。
1.3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性是语文课堂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展现出很强的人文特色,教材编版中也体现出浓郁的文化素养。随着校本资源的不断开发和现代教育理念的明确指引,我们必须将课本之外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这时候乡土文化的实际价值就被挖掘了出来,因为乡土文化是区分不同地域的,并且要经过历史的积淀才形成的,他所拥有的深厚内涵和独特魅力,成为了区域内人们生活的精神支撑,不断创造着精神文明,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这些正好与语文课堂的人文性相呼应。因此乡土文化的引入可以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1.4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现在的中学生责任意识匮乏,还无法体会到责任的重要性,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乡土文化资源是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好素材,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乡土文化元素,不仅可以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也会让学生感受到亲切归属感,明白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从小立志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2乡土文化渗透到中学语文课堂的方法
2.1开展乡土文化课题研究
为了让乡土文化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学校要提高重视程度,培养老师的文化传承意识,积极开展乡土文化课题研究,通过研究找出合理的方案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将乡土文化传承和发扬,防止乡土文化消失殆尽。研究小组应该仔细阅读教材,将教材中与乡土文化相关的内容摘取出来,讨论乡土文化的填充时机,比如节日、习俗、自然资源等,使乡土文化合理的融入进去。
2.2开发乡土文化校本课程
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必须要有一个载体,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征与之比较契合,这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语文课程的开发。首先要制定出一个详细的教学目标,再与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衔接。然后要梳理乡土文化资源,选取合适的乡土文化内容,既要与语文课程内容大体一致,又要体现地域特色。最后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不断探索最合适的结合方式,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也要发挥出乡土文化教学的重要作用,比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描述了他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激发学生们对乡土的热爱之情。因此在乡土文化内容选择方面,要尽量避免比较抽象的内容,比如屈原的家国情怀,李白的放纵不羁等。
2.3创新乡土文化教学
学校要根据选择的乡土文化内容,不断优化和创新课程教学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开展节日课程,通过生动的讲解以及带学生实地去感受的形式,让学生可以真正的感受到民风民俗。同时还可以与家长沟通,让家长跟孩子讲述家族家史和礼节习俗。比如带领学生品尝当地特色美食,感受美食中所包含的文化特征;带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为他们讲解每一个素材等,使乡土文化的生动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在这种真实的情境中,再加上乡土文化生动形象的展示,学生可以感悟到乡土文化的魅力,对乡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进一步探究文化的内涵。比如《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可以引入感恩文化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2.4课程阶段性引入乡土文化
语文教师在课文正式讲解之前就引入相关的乡土文化,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讨论;在课文讲解过程中结合乡土文化,进一步的深化文化知识;在课文讲解完成后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寻找乡土文化的痕迹,收集乡土文化的素材。通过素材的收集学生们可以切实的感受到文化的魅力,真正的掌握乡土文化的内涵,并在写作过程中无形的加入进去,提升写作能力。比如鲁迅先生的《故乡》,深深的体现出了他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结束语
乡土文化的融入能够让语文课堂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但是一定要把握住融入的时机和内容,只有在合适的位置适当、适量地把乡土文化融入进去,才能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课程教学结构,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春梅.将乡土红色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之探索[J].语文课内外,2019,(36):103.
[2]邓秀珍.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广西教育(义务教育),2020,(2):111-112.
[3]张文萍.整合乡土文化资源,打造开放小学语文课堂[J].语文课内外,2019,(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