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瑞
微山县欢城镇中心小学 277606
摘要:新课标强调了语文教学应注重实践性,实践性理论是一种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理论,其践行需要师生双方合作开展,拓展、创新了教学与学习方式。实践性理论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本文提出了小学语文的实践性理论应用对策,包括明晰课题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创新学习课堂、开展单元教学、融入信息技术、拓展教学范围。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性理论
目前小学语文教育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进与创新,教育理念和对策层出不穷,但许多教师的教学模式仍未被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根深蒂固[1]。新课标强调了语文教学应注重实践性,实践性理论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师应当顺应时代和教育改革的需求,突破传统教学形式和教育理念的桎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机会。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理论的价值,并重点讨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理论应用方案。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理论的价值分析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课,语言学课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学习语文能够为其他学科打好基础。实践性理论的践行需要师生双方合作开展,极大地拓展了教学与学习方式。实践性理论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将学生从以往机械的背诵和记忆式学习中解放出来。另外实践性理论是一种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理论,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有利于教师创新语文课堂,如安排一些独特的环境、开展语言竞赛等实践活动,在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理论应用方案
1、明晰课题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理论强调了学生通过自我能力来学习解决面对的问题,即强调以学生为主体[2]。教师应当结合课题内容制定教学目标,针对语文知识进行研究分析。在课堂中将时间交给学生,教师负责引导者的角色,教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并恰当、适时的进行引导。
例如在学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时,要求学生对文章分角色朗读,为学生提供爬山虎的内容,如图片、生长知识、生活习性、常识等。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完善语文课本知识、拓展学生视野,通过生活中真实的爬山虎知识的介绍与分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课题内容,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2、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现代语文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实践性理论应用的重要方法[3]。创设情境的方法所众多样,如创设问题情境、创设生活情境、创设情感情境等。
本文以创设问题情境为例展开研究,语文教学本身即围绕一种或一些问题进行的,在教学时教师应当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可学习知识。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课文尝试提出各种问题,“你最希望课文中哪个角色出现在你身边,为什么?”。“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在现实中可以解决哪些问题?”等,提出问题后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分析问题,并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还可以以合作形式来解决问题,例如开展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问题,形成良好的生生、师生互动。
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知识,课堂中师生可以轻松的进行沟通交流,提升学生答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掌握。还可以改变教学模式,便于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实践性教学,提升教学实效性。
3、创新学习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中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不停的讲解分析,讲台下的学生对于教师讲述的知识毫无反应,甚至迷糊、打瞌睡”,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消化和吸收知识,导致教学质量不佳[4]。实践性理论要求教师及时转变思路,为学生提供创新性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讲课过程中可以使用形象、幽默的语言、夸张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等吸引学生;组织学生进行“穿越”,到古代扮演文人墨客进行诗词大赛等。在教学及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踊跃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促使学生以自身感受体验到学习语文带来的乐趣。
创新语文学习课堂能够在巩固语文知识的同时让学生采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4、开展单元教学
语文课本每个单元都会有一个中心主题,并在课文开头部分的序言文字中告诉大家课文的主题。以往小学语文教学教师讲课都是“单篇”讲述,重点讲解课文的谋篇布局、思想感情、写法等,对单元整体及序言部分的关注度不足[5]。而单元教学的起点正是序言,通过结合理论与实践,强调语文工具和人文性的结合。
例如某单元的主题为“接近自然”,如果教师沿袭传统教法单篇讲解,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只能领悟到乡村虫草的乐趣或山中访友的惬意,却并没有将内容与大自然真正的融合起来。利用单元教学将整个单元的课文连接起来形成整体,带领学生分析不同课文、人物的描写特点,让学生系统的接受课本知识,从而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己的风格。
5、融入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工具,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应与时俱进,
例如通过网络搜索优美的语文小故事在课堂中播放,让学生感受纯正的语文发音,引导学生跟读模仿,当学生顺利掌握朗诵的技巧时会有强烈的自豪感从而提升学习信心。再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课文时,文章提到了英法联军的罪行。但这一事件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又遥远又陌生,教师此时就可以利用听觉媒体帮助学生完成情感转折,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图像、录像,再现当时残酷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语文课堂融入信息技术能够更好的应用实践性理论,利用图片、音乐、录像、实物等创造出丰富的学习场景,桩基学生的思维火花,让学生真正的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6、拓展教学范围
小学语文是一门源自生活的学科,语文课本就是生活知识的具体体现[6]。在教学时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可以从提升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关注角度入手。
例如,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学校教学地点,融合乡村或城市特色,将生活气息引入到课堂中。对于农村学生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山水田园的自然而风光和生物;针对城市学生可以组织学生观察摩天大楼与特色建筑。利用放大、还原等方法让学生真正的、仔细的观察,调动听觉、视觉来分析和体味生活中这些被观察景物与生物的特点从而感受到以往语文教学所感受不到的内容,如此一来有利于学生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语言的魅力,从而提升生活中淀积的语文知识,积累语言素材和经验,最终起到拓展教学范围、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目的。
三、小结
综上所述,实践性理论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当擅于吸收和借鉴语文教学经验,尝试合理的、创新的教学方法,如引入生活中存在的知识、采用单元整体的教学思路、融入信息技术等。通过多种多言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陈斗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实践性探析[J].新课程(小学版),2019, (5):148.
[2]李兰.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 (5):1.
[3]张群.理论参与下的教学实践——以语言游戏理论在中小学语文生字教学中的应用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9(7):33-35.
[4]许亚平.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创新与思考分析[J].语文课内外,2019(12):316.
[5]李洪臣.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创新与思考浅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5):61.
[6]邹建仙.勇于实践 提升教学能力——小学语文实践性教学的探讨[J].东西南北:教育,2019(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