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金城镇扶轮育才职业中学校 637600
摘要: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一直以来的方向有许多,但对文本细读的深入剖析则相对较少。作为学生的一项基本阅读能力,文本细读是语文阅读的精髓。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文本细读的重要性,进而对文本细读的具体应用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文本细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文本细读的重要性
文章阅读对于精品需要细嚼慢咽方能体会其中滋味,产生与文本、与作者的共鸣,受到人文熏陶并实现思想与情感的升华。因此,阅读过程中的细读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一种能力。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的细读不仅仅关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成绩的提高,更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有着紧密联系。
首先,文本细读有助于学生打开文本阅读视野。在初中语文中,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具有极高教育价值的素材。其中既有大量汉语言文化的教育内容,也有思想价值观念、人文历史等的教育内容,同时还包罗社会、人生万象,因此初中语文阅读透过一篇文章即可以让学生受益众多。但要充分发挥文本价值,则需要细细品味。而文本细读讲求从文章中挖掘各种信息,这有助于帮助学生不断发现文章中的信息点,进而透过一点看到更多内容,最终打开视野,实现在文本中的对学生的全方位教育。
其次,文本细读有助于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对美的发现是一种细嚼慢咽的过程,汉语经典文本中的美也只有细细品味才能领会。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文本细读,能够让学生去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素材,开展自己的鉴赏与品悟,从中感悟到文本内所飘散出的独特韵味,进而使学生逐渐学会鉴赏文学、品味文学,最终得到审美鉴赏能力到提升。
最后,文本细读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文本阅读并不仅仅是学习其中的字词使用,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而是要经过文本阅读和自身思考去感受文章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这种感悟单纯依靠略读、粗读是不可能达到的。而文本细读则要求学生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和思考,并联系文章的字词句篇去思考文章内涵,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应用策略
从上述分析可知,文本细读是一种具有较高价值的阅读教学方法,也是语文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的一种阅读理念和阅读能力。但我们知道,语文阅读对于学生而言往往显得枯燥乏味,尤其其中涉及到文章思想观念与学生思想观念上的冲突,所以往往会让学生本能的产生抵触,这就影响到文本细读教学工作的开展。对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对文本细读加以应用。
(一)从大声朗读入手将学生代入文本情境
对于初中生而言,其本身的生活与社会阅历匮乏,加之其思维观念发展都尚不成熟,所以往往难以对一些文章产生感触,形成理解,而这种情况下开展阅读教学就会让学生产生枯燥之感。对此,文本细读的第一步应该是让学生逐渐进入文本情境,增强文章情境的代入感。在这一方面,朗读文本是一种有效的切入方式。一方面,文本朗读能够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代入其中,增强文章的临场感,从而让学生更快速的投入到文本情境之中。另一方面,大声朗读文本好可以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从而为后续的文本细读做好铺垫。但在以文本大声朗读为切入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如此才能达到良好的文本情境代入效果。
例如在《荷塘月色》的阅读教学中,文章采用了大量情景交融的方式,其叙事夹杂写景,只有真正融入到文章景物描绘的情境之中才能深刻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师对于此篇文章的教学需要采用代入式的体验阅读方式,让学生针对其中优美段落进行大声朗读,一遍过后再让学生根据初次朗读时的感受来带有感情的进行第二遍朗读,尤其注意将其中景物元素和学生现实生活场景联系起来,让学生结合生活场景的现实体验去有感情朗读,如此就能够达到良好代入效果。
(二)反复默读增强细节挖掘
在文本细读中,文章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包含大量信息,同时有关系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领悟。所以在朗读之后将学生带入到文本情境中之后,就可以开始下一步的默读教学,即通过学生对文章的反复默读来让学生对文章的每个细节进行不断挖掘,于细节之处还原作者的写作想法、描绘的场景、描写的人物、描述的故事以及表达的思想情感。由于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已经初步融入文章中,所以此时再开展默读教学,学生就更容易投入进去,减少学生对文本阅读的抵触。在反复阅读中,教师要要求学生放慢文章阅读速度,一边阅读一边去思考其每一句话表达的含义,其中所透露出的情感,进而使学生从文章中学到更多知识、接受更多的人文熏陶。例如在《杨修之死》的阅读教学中,虽然文章较短,但其以古文形式进行表达,所以在有限的文字中却蕴藏着大量信心。教师在要求学生反复默读时可以让学生专门针对文章中人物描写的细节进行把握,找到每个人的语言、神态、都工作等的描写进行反复阅读,然后透过这些内容去思考和还原人物的特点。如此学生就可以更准确的把握每个人的性格特征,进而达到理解文章所表达内涵的目的。此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会对文章中的细节描写产生更深刻的感触,进而使学生形成记忆,对其今后的汉语表达也有积极作用。
(三)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更深层次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素材都选自经典,但其中的内容对于生活阅历较为匮乏的初中生而言往往会存在理解上的难度。在前期文本细读工作的基础上,教师应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感触,让其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进而产生与文章的共鸣。在这一方面,阅读教学中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引导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且通过与学生生活相关联,也更能够拉近文章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产生细读的兴趣。例如在《最后一课》的阅读教学中,在学生完成初步细读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将文章所表述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构建出一个生活情境“初中三年生活就要结束,你与老师同学要分离,以后可能再也见不到彼此,此时你的感受是什么?”。通过这一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就更容易从自己的情感出发去理解文章中所讲述的因战争导致大家就要分离时最后一堂课上教师与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而通过这种方式,也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迁移、情感迁移层次进一步提升,达到对文章更细化的品读。
(四)引导学生不断转换文本细读视角
在初中阅读教学中,阅读素材从不同角度可以延伸出不同的含义,渗透出不同的人文内容。所以细读的过程也需要学生能够学会从多角度去品味,最后将不同角度解读出的内容进行汇总,形成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因此,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不断转换细读视角。同时,视角的转换也有助于学生发现文章阅读的新天地,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体验,这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使其在今后的阅读中能够不断找到阅读乐趣。
结束语: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文本细读,需要教师掌握正确的方法,从引导学生带感情朗读开始,不断进行反复默读、联系生活思考以及转换视角细读,如此不但可以达到对文章的全面剖析,更可以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语文阅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包江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0(19):67-68.
[2]张建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文本细读[J].课程教育研究,2020(14):98-99.
[3]王丽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应用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2020(0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