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荭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行知学校 245200
摘要: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加快了信息化步伐。中职院校普遍升级了办公自动化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数字化实训设备,建成了以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为基础的信息化校园(“智慧校园”)。与此同时,面向中职院校的“信息化大赛”“教学大赛”和“技能大赛”合而为一,成为中职教育的聚焦点之一。本文基于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摭探展开论述。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摭探
引言
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渗透到中职语文教学之中,是一项有效的、积极的教学实践,这一措施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还能促进中职语文教学发展。语文教师要针对语文教学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之间的整合加大探索力度,找到两者契合点,促进两者的深度结合,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共同提升。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现状
核心素养培养这一话题由来已久,它像生命力顽强的仙人掌一样扎根在课堂教学中,激励着教师去优化课堂,提高教学质量。语言素养、思维素养、审美素养、文化素养在课堂上的形态是多变的,是不固定、不具体的,它游走于语文课堂的各个角落,涤荡在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深处,指引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这四个核心素养虽然没有具体的形态,但应该更多地体现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各个细节中,突出表现在师生情感互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然而,在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具有以下两点不足:第一,教师不重视核心素养培养,没有树立生本理念。教师没有树立生本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做到有针对性地渗透这四个素养,没有打造师生共同参与的趣味横生的、智慧高效的课堂。第二,教师所采取的核心素养培养方法不够多元化,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没有得到有效激发。一些中职语文教师虽然采取了一定措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方法单一、陈旧,没能将核心素养培养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影响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理念,应当抓住教学模式这一载体,以此为切入点实现语文教学与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整合。例如,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变过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为小组合作教学模式,通过问题的指引激发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来。如讲解《国殇》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1.国殇是什么意思?2.国殇是祭歌,但是这首歌的基调是悲壮而不是悲哀,这是为什么?3.说一说屈原给你的印象?4.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像《国殇》中无名英雄一样为正义献身、为国捐躯的英雄,你能列举几个并将他们的故事简单描述出来吗?”首先,语文教师让学生独立思考这些问题,然后找几个学生回答。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不予置评,而是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共同交流自己的看法。
这种先自主思考再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既不会让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流于形式,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对课文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其合作精神、团队协作能力、问题思考能力、信息搜集和信息整理能力均得到锻炼,这些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和人格精神
教育的目的是以文化人,教育的过程就是通过知识的传递,思想情感的引导,工作、生活与学习能力的锻造,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基础,丰富学生知识含量是核心,提升学生思想境界和人格精神是关键。语文教师是文本与学生之间的媒介,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走进作者的心灵。要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创造能力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为实现理想而拼搏的精神动力。知识是一个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为人类谋幸福的基础和力量源泉,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通过讲解、讨论、诵读及查阅资料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走进知识文本,积累文化知识,以全新的眼光了解世界,认识人生。人格精神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内涵,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内在的自觉的人生动力。语文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人格精神的走向,提高学生的人格境界。可以说,缺乏人格精神提升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知识经济和全球化大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鼓励学生彰显个性,培养学生自信、自尊、自立、自强和勇于拼搏、敢于创新的精神品质,强调团队精神而不排斥个体兴趣和个人成就,完善学生意志品格,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这是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接纳各种优秀文化,尊重他人的需要,给人以真诚的赞美,保持自尊、自立和自信的精神品质。
四、过犹不及,找寻“信息化”与中职语文教学的契合点
中职语文教学的“信息化”,要坚守立德树人的底线,落实中职语文课程标准,始终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中职语文教学的“信息化”,要“不忘初心”,回归文化的、人性的本真,防止过度行政化、技术化、商业化和模式化;要更加关注普遍状态和真实课堂,不能因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的改变而偏离轨道;要适当降低各类竞赛和评比的热度,找寻到“信息化”与中职语文教学的契合点,让“信息化”为提升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发挥积极作用。
结束语
语文是中职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感知祖国文化魅力、传承祖国文化精粹必须学习的一门学科。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中职语文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放在了教育教学的关键地位。中职语文兼备职业性与人文性两个特点,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彰显语文教学的职业性,还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就中职语文教学来说,其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模块,即语言素养、思维素养、审美素养、文化素养。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四个素养,打造高质量、高效率的智慧语文课堂,是值得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柴文楷.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语文有效教学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9(12):66-67.
[2]张艳.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教学[J].江苏教育研究,2019(30):32-34.
[3]王洁.素养导向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优化探析[J].文学教育(下),2019(10):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