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芳
广西宾阳县和宾彰泰小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400
摘要:朗读是语文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朗读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中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强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关键词:朗读;兴趣;能力
正文:
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的侧重点是在拼音教学上,对于学生的朗读指导训练较少,因此学生在朗读上并未真正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课程标准。怎样让学生在读书时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不错字,并在此基础上读出感情是一年级下学期的一个重要训练点。怎样找到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办法,使学生爱读书、乐读书,读好书,从而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让孩子用朗读打开语文世界的大门呢?结合班级朗读教学的实际谈谈几方面的做法。
一、加强学生对朗读的认识
朗读,就是应用标准的普通话,声音响亮、清晰的将文章中的文字语言转变成有声语言的行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基本训练形式。语文学习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体会到文章的主旨、作者表达的情感,语文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也需要在反复的朗读中才可以实现。因此,在教学中狠抓朗读会对语文学习产生重大的作用。而一年级就是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为主,在此基础上指导孩子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要想让学生喜欢朗读,首先要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集思广益,找寻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一)示范引领,激起欲望
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偶像。”一年级的孩子是很喜欢模仿的,模仿的能力也很强,因此教师成功的范读是能激发起学生朗读欲望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个人的朗读优势,不仅在语音语调这些有声语言上加强示范,还会通过目光、动作、表情等无声语言去感染学生。通过范读不仅能增强语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还让学生学会朗读的方法和技巧。
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使学生“会读”。一年级的孩子首先要摒弃一字一字的拖读、唱读或是像念快板一样的念读。这时可以利用范读引领法,播放音频课件或是老师亲自示范朗读,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感受文本内容的朗读基调,形成一种朗读的模式。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比如标点符号之间的停顿规则,自然段之间的停顿等。再有就是轻声词的训练,这是一个反复的训练,在朗读中如果掌握了轻声的读法,文章也就基本能读得挺有感觉了。为了将轻声读好,在疫情期间我还专门录制了一节微课让孩子们通过微课的学习来加深轻声的练习。
(二)表演朗读,个性体验
一年级孩子的爱演,给他们营造一个情境,他们就会在情境中大胆地进行表演,而表演中的朗读效果也会变得高效。一年级的课文内容虽然篇幅不是很长,但很多课文以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体现,也是很适合学生的朗读训练的。这时候在教学中要打破课堂的常规,多让孩子情境朗读、角色朗读、加上动作去朗读等,充分激发孩子朗读的兴趣,在表演朗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收获知识。
比如在教学《咕咚》中我通过三个方面来指导学生朗读:
1.长句的指导朗读
2.对话的指导朗读
3.动作表情的指导朗读
通过这三方面的指导,然后让孩子们通过表演的形式进行角色朗读,孩子们的表演能力强,朗读的兴致浓,完成的朗读效果自然较好。
(三)比赛朗读,不断进步
竞赛是最具活力的,课堂上要想最大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多时候也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比赛朗读形式多样:个人PK,小组赛读,男女比赛,师生互比,疫情期间还开展了朗读打卡比赛等。在比赛过程中可以以表扬的形式、奖励小红花的形式、在疫情期间对于朗读任务完成得较好的学生还发出了电子荣誉证书,这些形式又更大的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比如我们班孩子最喜欢的就是男女生赛读的形式,这一类型的比赛,热情特别的高涨。在《动物王国开大会》这一课中男女生都很喜欢扮演各种动物角色,对于狗熊所发布的几次通知和其它动物质疑的语言都有兴趣去读,我就通过男女生赛读的形式比一比谁读的更入情入境,这样的朗读效果也是很好的。
(四)读背结合,提升素养
有些课文是要求背诵的,因此仅仅靠朗读解决不了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读背结合,边读边背,在背诵课文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朗读背诵的兴趣。设立班级背书表,开展你追我赶评比活动,完成一定的任务量可兑换乐学币,对于这种奖励性的背诵学生很是喜欢,朗读的热情自然高了很多。同时,朗读背诵不局限在课内,课外的内容也鼓励孩子多朗读背诵,加强积累。通过与各项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孩子背诵,如周班级展示活动、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经典诵读、汉韵薪传朗读大会等,参与这些活动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从中还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孩子们会越来越爱上朗读!
三、保证学生参与朗读的时间
只有在语文教学中把更多的时间挤出来,让学生多读,学生才真的学会朗读。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时间让学生朗读:
1.语文课堂上注重以读代讲,读中体会,读中感悟。时间从哪挤呢?这就要求老师要精心备课,将课堂中繁琐冗长的“讲问答”让位给朗读,一年级的孩子课堂上分析少一点,努力让孩子在朗读中感悟。
2.早上到校后,自觉进行晨读。晨读也是我们学校的特色,学校要求学生早上到校只做好一件事,那就是晨读。怎样才能让晨读有效起来呢?我们的做法是参与晨读认真的孩子奖励红花,人人都是小老师,互相监督,受举报的要取消奖励资格,长期训练下来,学生自然养成了认真读书的习惯。
3.中午到校后,自主进行阅读。这个时间的朗读多以课外朗读为主,通过班级图书角图书的借阅鼓励孩子多阅读,多朗读丰富孩子的知识,提高阅读量。
4.坚持家庭晚读20分钟。一年级是不留书面作业的,因此读书成为了孩子最重要的家庭作业。我所带的班级学生与家长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那就是每天自觉读书20分钟,不用老师布置也要完成的固定任务,这就保证了孩子朗读的时间,在家中读书可以选择读课文,也可读自己的课外书,由孩子自己决定,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来读,这样的自由朗读让孩子少了强迫感,多了自主性,朗读的效果肯定也会更好。
5.课前准备:在开学第一节课就首先强调了课前准备的基本规则,由课前准备的领读员领读国学经典诵读的篇目。《国学经典诵读》是我校统一使用的校本教材,我充分利用起这本教材,让学生在每一节课的课前准备进行背诵积累,这也是加强学生朗读训练的一个有效方法。
?总之,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积极探索朗读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发挥朗读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琅琅书声。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教学过程最优化》 【苏】尤.克.巴班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