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鲍果
[导读] 下面文章通过介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给有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鲍果
        湖南省澧县第一中学
        摘要:伴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对高中数学教学课程提出更高的要求,明确提出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带领班级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分析与思考问题,从而良好的帮助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推动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水平与能力,推动高中生获得全面健康良好的发展。因此,下面文章通过介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给有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 并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来实现自身个性的有效培养。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围绕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阶段的数学更加偏向于抽象性,在进入高中之后,数学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更高,并且难度大幅度地上升,对于学生而言,数学的压力增大。但是大部分的学生以前接触的数学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讲授课程,举例子,明白理论,进行大量的训练来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所谓的题海战术,他们只是因为练习多了类似的题型,机械地学习,并没有自己探索的精神。进入高中之后,对于高中高难度的教学内容,明显会比较吃力,甚至有的高中教师为了能够适应学生,也采用相同的教学方式,这对于教育而言,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学生不会独立思考,不会发现问题,不会自我解决问题,不会分析问题,这些都是高中数学应该让学生养成的好习惯。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营造氛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过去的教学模式中,满堂灌的现象十分严重,数学教师为了教学而教学,单方面的传授知识,对于学生们是否真正学会了漠不关心,最终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素质教育改革趋势下,教师进行数学知识教学,需要针对性进行引导,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能够积极且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然后执行开放式的教学,教师要以引导者、辅助者的身份出现,将学生视为教学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最大限度上肯定学生学习能力。教师要进行优质的教学氛围营建,和高中生心智特点和学习现状相互结合,实践教学环节内,带有目的性的引导学生,然后要尊重个体差异,和学生之间密切交流、攀谈,心与心的沟通,保障课堂关系愈加融洽。以生为本式教学,彰显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要在旁辅助引导,最好不用命令口吻加以限制,要让学生在课内充分的表达自我。“概率”知识教学中,教师可设置问题:抽奖的时候有先后之别,这对每个抽奖人来说是否公平呢?这样的问题提出后,学生踊跃发言:假设先抽奖的人将奖品抽走了,那么后面的人便失去了一次中奖机会,所以不公平;抽奖人均根据顺序来抽奖的,最后统一公布,抽奖是公平的。课堂上议论纷纷,学生们也陆续提出质疑,在热烈的交流讨论中,教师引入概率知识,然后告知学生:抽奖是公平的,这无关先后顺序。
        (二)激发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养成,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与锻炼。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本身在思维能力以及研究意识等方面有所欠缺,因此对高中数学教师而言,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来调动学生的养成兴趣,鼓励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从而有效建立起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师在开展抛物线知识内容的教学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直观、形象地展示篮球运动的轨迹,通过为学生讲解篮球运动轨迹与抛物线的知识,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对该章节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学习积极性的提升,这对于教师教学效率的增强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可以说,借助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能促使学生的内在动力得以增强,最终为其养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小组合作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能力拓展是帮助学生内化所学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中数学教师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拓展性或者开放性的习题,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思考与探究,让学生们可以在小组合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当中,每一位学生的想法都能够融汇到小组中,每一个学生的创新灵感都可以良好的提高小组的成绩。比如,学生在复习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这部分的复习内容时,由于大多数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不高,导致立体几何成为了学生学习中的阻碍,特别是在证明立体几何线条关系时会出现许多问题。所以,教师在学生学习有关空间向量的内容后,将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结合起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空间向量知识融入到空间几何关系证明中。小组成员通过灵活设计X轴、Y轴、Z轴,探究出立体几何解题思路也能够采用这种形式获得证明的最终结果,认识到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有多种,学生形成这种认识之后,能够为培养自身创新能力提供助力。
        (四)实践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目前,在我国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组织一些实践教学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培养高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例如,在进行必修二“立体几何三视图”的教学时,由于该课程的学习内容相对比较抽象,部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根本无法凭空想象。因此,数学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卡纸、剪刀、胶带等,在正式上课时,分发给班级内的学生,进而引导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相关立体图形的制作,在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画出该立体图形的三视图。通过这种实践教学的办法,一方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班级内的学生都能够主动地参与到高中数学的课堂当中;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逻辑思维的能力,促进高中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的教学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作为学生时期重要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成长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高中数学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通过运用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小组合作、实践活动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真正将创造性思维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丁肖燕.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36):6-7.
[2]胡文豪.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考试与评价,2019(12):67.
[3]张国芬.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3):159.
[4]孙兆玲.试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1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