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萍
安顺市第一幼儿园 561000
摘要:在进行幼儿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数量关系的教学过程,能够帮助幼儿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从而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这对于幼儿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目的。为了能够更好的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正确的去引导幼儿理解和感受数量关系中的内容,因此本文对于数量关系教学对幼儿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词:数量关系教学;思维发展;幼儿
1.数量关系教学对幼儿思维发展的重要影响分析
在人类的思维发展进程当中,数学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的数量关系非常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对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进行研究的科学,而数量关系则是对数学内在规律和联系所进行的一种体现。在进行幼儿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数量关系进行理解和感受,能够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数学中的概念,同时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有效的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水平,从而推动幼儿的思维发展。例如自然数的依次排列,任意数都比前数大1,比后数小1,这就是自然数中所表现出来的关系,其中也体现了自然中的规律和本质。幼儿在学习了10以内的数字之后,应注意引导他们去逐渐的了解这些规律和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来让幼儿们按照这样的规律和关系去学习10以上的数字,通过这个过程,幼儿不但对知识进行了掌握,同时也通过学习数量关系开展了思维活动。也就是说,通过引导幼儿掌握数学中所包含了规律和数量关系,能够帮助幼儿学习到获取新知识的思维潜能,这也是数量关系教学对于幼儿思维发展的重要影响所在。
2.数量关系教学的内容阐述
2.1感受数量关系
在进行数量关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在幼儿教学内容中包含着着哪些数量关系,在当前的幼儿教学阶段中,数量关系大致包含了多少、大小、守恒、对应、等量、等差、互逆、互补、互换、传递、包含等数量关系。因为幼儿所处的年龄阶段,使得他们在思维发展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身处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于数量关系会有着不同的感受。例如三岁左右的幼儿更多的是去感受多少、大小、对应和等差这几种数量关系,五岁左右的幼儿更多的是去感受等量、守恒、等差、互逆、包含等数量关系。
2.2选择教学内容
数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如果仔细观察就能够发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与数学教学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例如家里常用的水杯就是幼儿数学教育中可以利用的重要内容,水杯的大小、形状、数量、位置、新旧等等因素都是幼儿数学教学的良好材料,能够帮助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要积极的去激发幼儿对周边环境中时间、空间和数量等现象的兴趣,在幼儿数学教学内容中应该包含时间、空间、数、量和形这几个方面,所以在教学内容选择时则应重点考虑这几个方面。具体来看,首先要让幼儿学会去使用所学的数字,并对其进行认识和理解,同时能够在游戏中准确的说出数字和写出数字。另外,要能够利用加法或者减法来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解决。其次,要让幼儿对形、时间和空间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解,对于生活中的时间段进行了解,对于时间单位之间的关联进行了解,能够对几个事件之间的顺序进行准确的安排,同时也能够使用一些描述位置和方向的词汇来对物体运动的过程进行探讨。最后,要让幼儿之间进行数学问题的讨论,具体可通过图片、符号、计算和数学语言来进行组织讨论,并引导幼儿积极的运用数学语言来进行分类和匹配的过程,通过多种方式来对最终的答案进行验证,实现简单的推测。
3.如何运用数量关系教学来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3.1思维认知教学
幼儿思维有着十分显著的特点,就是和他们所处的年龄段有着直接的关系,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思维能力上有着重要的区别,所以在对幼儿进行数量关系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幼儿所处的年龄段来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首先,教师在进行数量关系教学的过程中,应确保所学的内容适合幼儿所处的年龄段,例如小班幼儿应该主要进行大小关系和多少关系的感受和教学,而传递关系则应该设置在大班的教学内容中。其次,所采用的指导方法应符合幼儿的思维特征,一方面要确保所应用的材料符合幼儿的思维特征,小班幼儿的思维处于直接行动到具象思维的转化过程,所以应该利用实物作为材料。对于中班或者大班的幼儿来说,则可利用一些抽象性的材料,例如图片或者动画等等。另一方面要确保所采用的组织形式能够符合幼儿的思维特征,从而帮助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并且对教师的教学提供助力。我们能够发现在小班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并不能理解教师的要求,所以需要教师进行高频率的指导,所以采用分组的方式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最后,教师所采用的语言要能够符合幼儿的思维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有着不同的理解能力,幼儿能否顺利的理解教师的要求,与教师所采用的语言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在进行小班教学时,应确保所应用的教学语言尽可能的简单,或者可以利用教具来代替教学语言。小班幼儿处于直接思维向着具象思维的转化过程中,所以幼儿的思维发展需要以具象思维为基础。思维认知教学的过程中侧重于教学活动,这需要通过实物操作来开展,从而符合幼儿的思维活动特点,有利于幼儿的理解和学习,通过感知数量关系来积累经验,从而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3.2问题情景创建
上文已经提到了,幼儿思维是以具体形象和直觉行动为基础,然后逐渐的向着抽象思维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幼儿思维离不开汇集的情景。所以为了更好的培养幼儿对于数量关系的兴趣,需要重视对问题情景的创建。问题情景的创建,能够帮助幼儿建立问题意识,这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好奇心,从而推动幼儿积极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如果缺少了问题意识,那么幼儿就不会对事物表现出兴趣,难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创建问题情景,就是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进行思考,同时也能够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学会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感知和体验了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从中获取了很多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这对于幼儿的社会性情感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3.3环境练习教学
”环境可以启发人、养育人、造就人。幼儿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认识周围世界、增长智慧、发展能力的。为使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对数量关系的感知能力进一步得以提升.除了在活动区展示能够感知数量关系的认知材料,以供幼儿反复操作、模仿之外,还要为幼儿创设生活化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幼儿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以此引发幼儿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为此。教师可以在教室的每个活动区都投放可供幼儿进行多种用途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对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不仅是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使幼儿能够感受活动中的数量关系,进而有效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仕艳.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数学思维[J].人文之友,2018,(4):253-254.
[2]沈霞.隐性开展计算教学发展幼儿思维能力探讨[J].成才之路,2018,(4):40.
[3]张静怡.发展幼儿语言和思维的几点体会[J].数码设计(下),2018,(5):208-209.
[4]王晓辉.感受数量关系对有效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2,(4):85-87.
[5]索昂措毛.谈发展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J].商情,2020,(10):261.
[6]游影.刍议数学活动游戏化发展幼儿思维的有效策略[J].家长(上旬刊),2020,(5):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