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蓉
成都市新都区汉城小学 四川成都 610500
摘要:语文作为各个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受到了教育者的广泛关注,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行,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更加强调语文的多元性、人文性、民族性、生活性,语文教师有必要加强对生活元素的运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成效。本文对运用生活元素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探讨,详细分析了运用生活元素激发儿童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生活元素;儿童;语文;兴趣;学习
前言: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关注语文和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让学生对语文知识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全面的认知,真正实现生活、学校、社会三者相结合的教育。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融入生活元素,激发教学活力,构建灵活、贴近生活实际的语文教学课堂,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对生活的感悟,在生活中积累语文知识,强化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成效,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运用生活元素的重要作用
小学教育过程中,语文作为关键的基础学科之一,需要得到教育界人们的高度重视,新课改逐渐深入的教育大背景下,作为小学语文的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制定切实可行的语文教学计划,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效率。长久以来,语文和生活之间始终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运用生活元素展开语文课堂教学,是新时期背景下必然的教学方向,在语文课堂中融入生活元素,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实践性和生活性,将语文学习的难点、重点结合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探索能力。通过生活元素在语文课堂上的渗透,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实际生活中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提高主动学习的灵活性。结合生活元素使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对于贴近生活的语文知识内容更感兴趣,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下灌输式的知识讲解模式,学生不再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语文,促进了语文教学有效性和灵活性的提升,推动了语文教学更好的发展。
二、运用生活元素激发儿童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
(一)在生活实践中突出语文教学内容
为了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充分挖掘和运用生活元素,在生活实际中寻找和突出语文教学的内容。小学生的社会活动有限,并且由于年纪较小,通常贪玩、好动,理解能力较差,而结合生活实际,打破语文教材和课堂的限制,实现生活元素和语文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养成寻找和挖掘语文知识的好习惯,掌握更高效的学习方式。以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教材中《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这一课程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的暑假生活和课本知识,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从自身实际生活出发,学生的兴趣更高,通过总结和描述自己的暑假生活情况,联想到课本中知识相似的内容,激发了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课堂知识的接受度大大提高。
(二)利用生活实践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素材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加强对生活元素的利用,结合生活实践丰富语文教学素材,在贴合实际的学习材料中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日常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在深入分析和研究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加大对生活实践的挖掘和运用,将生活实践渗透到语文课堂中,用丰富的生活素材丰富语文教学课堂的素材内容。
以人教版教材中《秋天的雨》这一课程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引用生活中的故事、典范等事件,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探索兴趣,引用生活中的各个案例,让学生大胆发言,展开想象,描述自己生活中观察到的秋天、雨等相关景物。结合文章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对课本内容形成深刻的理解,始终保持浓烈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促进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1]。
(三)借助现代教学技术还原生活情景
近些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水平逐渐提升,被应用到社会各个行业领域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是新时期背景下必要的教学创新路径之一。应用多媒体展示等方式,结合语文课本中延伸而来的生活元素,将知识内容直观、形象的展现出来,让学生加深对语文和生活之间密切关联的理解和掌握,真正感受到语文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会从生活中挖掘语文知识。以人教版教材中《我爱故乡的杨梅》这一课文的讲解为例,学生们可能在生活中见过、吃过杨梅,但是却没有见过杨梅树,教师可利用互联网技术,搜集关于杨梅树的图片、杨梅的相关知识等,制作成课件,向学生展示形象具体的生活景象,激发学生对语文课本知识的探索兴趣,在语文知识中还原生活实际场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悟,增强对课本知识内容记忆。
(四)强化对生活的观察
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体现着语文知识,利用生活元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可引导学生加强对生活实际的观察,通过观察、探索、分析生活,强化对语文课本内容的理解,同时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挖掘生活元素、体会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完善的语文思维体系,拓展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教师可通过任务布置的方式,让学生积极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体会生活中的语文知识。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守株待兔》课文为例,教师可布置关于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完成课本内容相关知识的收集和整理,在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学生自主查询关于守株待兔故事的相关资料,观察生活中与守株待兔故事相关联的事物,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发言,加强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大胆表达,提高语言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效果。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事件,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最大程度的激发,同时有效培养起小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和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五)布置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采取灌输式的课文讲解模式,常常会给学生造成枯燥、乏味的学习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运用生活元素则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营造起良好氛围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师通过布置生活场景,可以深化语文课堂的趣味性特征,引导学生关注课堂教学的内容,积极参与到学习语文知识的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人教版教材《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这一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角色扮演的课堂实践活动,将教材内容生活化,由学生扮演文章中出现的人物形象,表演台词、动作等,诠释人物特征,将课本中的形象还原到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提高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效果[2]。
结论: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课堂上,教师应积极适应新课改背景下的时代发展步伐,不断创新语文教学的新模式,积极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方法和新形式,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为目标,实现和生活元素的有机结合,将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充分展现出来,渗透到实际生活的各个细节中,提高学生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强化自主学习能力,为更进一步的学习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陶姗.运用生活元素调动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J].科技风,2020(11):27.
[2]王丽杰.挖掘课本生活元素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黑河教育,2017(07):41-42.
作者简介:赵蓉(1971.12-)女,汉族,四川成都人,中小学一级教师,毕业于成都教育学院,单位:成都市新都区汉城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