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房明娟
[导读]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也在逐步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问题教学法”作为充满新意的教学方式,受到广大物理教师和学生的热烈欢迎。
        房明娟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槐芽中学  722305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也在逐步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问题教学法”作为充满新意的教学方式,受到广大物理教师和学生的热烈欢迎。通过“问题教学法”,高中生不仅掌握了物理知识,还对课本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文章结合实际教学经验,简述了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希望为物理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物理;应用策略
高中阶段的物理学科理论知识比较复杂深奥,学生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在进行物理学习时,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物理理论知识。“问题教学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得学生在提问中发展了思维能力。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
在实际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落后。部分物理教师仍然通过讲解课本理论知识,让学生通过做习题吸收和理解物理知识【1】。面对复杂深奥的物理知识,有些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单凭教师的讲解无法彻底掌握物理知识。有些物理教师很少改变教学方式,很少跟学生进行充分的课堂互动。受此影响,高中生在物理学习中容易产生很多问题,导致他们的物理学习水平很难提升。
        (二)物理学习停留在表层
在物理学习中,很多高中生还停留在表层上。有的高中生没有透彻掌握物理知识,也有的高中生没有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还有的高中生解题能力较差。当高中生做题出现错误时,部分物理教师只是在重复地讲涉及到的理论知识,没有发现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物理的学习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大多数高中生还只是在理解知识,没有很好地运用知识。
        (三)问题的设置呆板无趣
高中物理这门学科,比较需要抽象的思考。教师需要设置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物理的理论知识,但是很多问题都很刻板。教师的提问很广泛,缺少针对性,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有些教师只是在提问一些理论知识,过于简单,没有深入地进行提问。这也使得学生无法积极探究物理知识【2】。
二、“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基于“问题教学法”,设计教学内容
作为学生的引导者,物理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教学观念,认识到“问题教学法”的重要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当时的教学内容,不能脱离课本。在进行提问时,教师也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提问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3】。
例如,在沪科版高二物理《能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学生需要认识到多种形式的能力,通过能量守恒定律学习能量的转移与转化。教师可以提问:“当我们吃掉蔬菜和肉的时候,身体可以把食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身体需要的内能和机械能,那同学们可以说出其他能量转化的例子吗?”通过思考,学生可以回答:“风力发电是在把风能转化为电能。”学生对能量的转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再教给学生“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这一知识点。教师提问学生:“能量守恒定律的重点是在讲什么?”学生会回答:“不同物体之间的能量只是在互相转化,它没有消失,也不会减少或增多。”在学生准确理解了能量守恒定律之后,教师可以对定律进行深入的讲解。


        (二)借助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学习小组不仅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也是“问题教学法”的应用途径之一。在小组学习中,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解决基础的物理问题。通过学习小组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例如,在沪科版高二物理《宇宙》教学中,学生需要了解海王星的发现和哈雷彗星的预报,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计算天体质量和密度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刚开始的时候,让各个小组互相讨论,最终找出三个关于万有引力的问题。有的小组提出了“除了宇宙,地球上的物体之间存在万有引力吗?比如一棵树和树下的草?”这一问题,也有的小组提出“万有引力是所有物体之间的吗?”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回答:“万有引力存在于任意两个物体之间,只是跟星球相比,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很小。这是万有引力定律的普遍性。但是万有引力定律具有特殊性,也就是说,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与其他物体无关,也与其所在的空间无关。”
        (三)联系生活进行问题设置,激发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中的很多知识都与现实有很深的联系,在“问题教学”中引入实际生活,也便于学生理解深奥的物理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充分结合日常生活进行问题设置,并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例如,在沪科版高二物理《静电现象 元电荷》教学中,学生不仅要知道静电产生的原因也要学习元电荷的知识。为了让学生能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这样举例:“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静电现象吗?相信同学们都有过这种体验,在冬天的时候,脱衣服会听见‘噼啪’的声音,这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学生们通过教师的举例,也能够理解静电现象。教师也可以拿梳头发的梳子举例子,梳子在梳理一下头发之后可以吸起细小的纸屑,学生可以用笔代替梳子,亲身体验这种静电现象。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同学们,老师提到的静电现象用到的是哪种起电方法呢?”结合课本知识,学生便可以回答:“属于摩擦起电,因为是两个物体相互摩擦。”学生也能够通过教师的提问可以对静电现象进行思考。
        (四)在实验中创设问题情境,进行自主探究
实验始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式,也是“问题教学法”的重要体现。在实验中,学生可以对物理问题进行验证和探究,在操作中提升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应重视起物理实验的积极作用,将“问题教学法”渗透进实验教学中。
        例如,在沪科版高二物理《简单串联、并联组合电路》教学中,学生不仅要认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性质,也要学会简单的串联、并联组合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验。学生利用导线、小功率灯泡、干电池及电池座、开关进行简单的串联电路实验。将电池装在电池座中,在开关两侧连接好电池和小灯泡,使得开关、灯泡和电池串成一个圆圈,打开开关,小灯泡就会亮起来。做完简单的串联电路之后,学生可以分成搭档进行并联电路的实验。教师也要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让学生知道接线过程中开关应该一直处于关闭状态,在实验结束后,要先断开开关,再把电源相连的导线拆开。在学生进行实验时,教师要规范学生的操作,防止意外的发生。
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法”已经成为高中物理中的重要教学方法,也受到了教师的重视。教师应积极学习并熟练应用“问题教学法”,充分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并且积极地探索物理知识。通过“问题教学法”,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物理,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对“问题教学法”进行不断地调整,发挥其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岳建.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9, 000(002):22-23.
【2】步显哲.高中物理课堂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J].明日, 2019,000(013):27.
【3】李学东.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分析[J].成才之路, 2019,000(030):59-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