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祥群 吴智清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北碚 400700)
摘 要:阅读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阅读素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前提。新课标也强调了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要使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教师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阅读教学的研究,探索数学阅读教学的策略。本研究在一定的背景和理论基础上,从源头上剖析了现代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对于目前农村低段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并提出相应培养策略,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低段;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数学的学科特点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很特别,它科学、理性以及抽象。因此,数学课程的阅读教学也不同于其他学科。小学低段学生本身具备的阅读水平较低,不懂得正确的进行数学阅读方法的选择,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数学阅读材料开展科学的数学阅读指导,促进学生的有效阅读,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通过分析目前的农村低段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发现,大多数数学老师更关注数学的工具性,往往更多的讲解知识点,在数学方面的介绍非常少。在低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习题更多的采用生动的图片形式,一方面是学生在这一阶段以形象思维为主,但过多的采用图片形式在另一方面却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学生本身阅读能力的限制,家长往往代替学生读题,不会对学生的阅读方法和习惯进行培养,大部分学生只是机械性地学习数学,对数学毫无兴趣。许多小学数学教师没有认识到数学课程的特殊性,没有正确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性。那么,如何培养农村低段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照顾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很多小学生喜欢读书,低段的小学生喜欢看故事绘本,更喜欢听故事,那是因为孩子们具有极强的好奇心,读书让他们让了解到很多有趣的事。提到读书,大部分人仅仅局限于语文,数学被定义为一门抽象和理性的学科,但是始终是生活化、大众化的数学,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认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语言教学离不开阅读,这就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要求,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渗透到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知道小学数学里面的数字、运算和定理都是生动有趣的,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低段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结合教材特点,使枯燥乏味的阅读材料变得简单、生动、有趣。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小学数学教材也相应的发生了改变,对学生学习的内容相应的增加了很多彩色图案以及一些可爱的小动物,教材内容的直观性和观赏性得到了增强,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小学数学教材还增设了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小故事,趣味性增强等等;比如在小学数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中设计了了“生活中的100(百)”,这个板块给学生展现了百在生活中的应用,关于百的成语“百步穿杨”,关于百的书籍《百家姓》等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板块,而不是简单处理这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学。老师可以设计灵活有趣的教学活动,比如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姓氏在百家姓里面排在哪个位置,有什么特殊意义,在课堂前和同学们分享;又如学生表现良好时,把百步穿杨的故事作为奖励讲给孩子们听。
从而让学生发现数学的趣味,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同时也做到了学科之间的渗透和整合。
二、转变教师观念,在教学中培养阅读方法
教师的自身素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有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可能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会做计算题,但是做应用题往往容易出错,有的可是粗心看错题目,有的可能是根本没有理解到题目的意思。归根结底,还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足。数学阅读与语文阅读不同,但是数学阅读也是一个理解、推理的过程,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这时候教师需要利用现实素材渗透到数学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开放性的探索过程,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产生的前因后果以及数学加工的思维过程。
例如在“表内乘法”单元,课本设计了综合与实践——“赶场”的场景,在学生解题前,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有方法的阅读。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先阅读问题再寻找解决问题的信息。比如在场景中有信息一:买2把青菜,1棵白菜;信息二:青菜每把2元;信息三:白菜每棵3元。首先,学生可以阅读问题“买2把青菜,1棵白菜”,然后在问题中寻找解题的思路,分别找到青菜和白菜的单价,利用单价x数量=总价,最后算出2把青菜,1棵白菜需要的钱。因此,学生可以先阅读问题,从问题中找出解题方法,最后带着目的去阅读题目,这样既能让学生理解题目,也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抓住关键信息。在解决题目给出的问题后,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从情景出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通过这样,学生还可以锻炼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欲。
所以,教师要增强自己的专业素养,如果教师专业素养不足,就会影响教师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对课堂教学的把握。只有教师具备足够的耐心和能力,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在教学时才能设计出更好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让抽象的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以简单、生动的姿态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三、家校结合,培养数学阅读习惯
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书店的书架上,还是学校的图书馆亦或是班级的图书角,语文读物多的数不胜数,在这些读物中很难看到数学的影子。由此可见,从社会层面到学校再到家庭,都很少意识到培养孩子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所以,学校在图书馆应该为孩子们增添数学读物,增加学生接触数学阅读的机会。同时,与家长配合,共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课后,教师也可以推荐合适的阅读材料,鼓励孩子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数学课外书,如《生活中的数学》、《好玩的数学》、《汪汪的生日派对》等。
虽然小学低段学生的数学教学较为困难,尤其是在师资力量较薄弱的农村,但是,低段学生的可塑性强,具有一定的阶段优势,教师一定要抓住低段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科学的指导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二艳,走进课堂??走近学生——农村小学数学低段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点滴,【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112
[2]?倪延琴,小学低段数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9,64-65,64-65
[3]?李苗苗,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20,48-49,48-49
[4]?刘国英,浅谈小学低段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72,72
[5]?张林,探究数学阅读模式,发展学生阅读能力,【J】,数学教学通讯,2018,70-71,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