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奕俊
龙岩市东肖中心小学 福建龙岩364012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模式随着时代的变化在逐渐的进行创新和改革,研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和学习的创新精神。本文笔者对学生现在学习方式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探究了相关问题的解决策略,创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研究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数学学科的综合能力,提倡自主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经历掌握知识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学生学习方式进行创新,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合作交流的精神,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1“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论述
这种学习方式就是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自身的实际喜好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学习,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和探索,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方面进行数学问题的理解,在自身的大脑中建立完整的数学体系。数学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不仅仅掌握教材上的知识,还要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小学数学改革的目的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形成符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就会主动的探究数学问题,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在大脑中形成数学学习的体系,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加牢固的记忆。
2“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
2.1教师对新型的学习方式认识不足
现在课程改革下的这种新型学习方式没有进行深层的探讨,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教师没有真正的理解这种方式的真正含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上存在形式化,教育而效果不佳[1]。小学高年级的数学相比较与其他学科具有抽象性,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没有全面落实这种改革后的新型学习模式,在公开课或者领导视察时才进行这种学习方式,没有真正的改革。
2.2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方式
小学教师会根据自身的经验,对新课程改革下新型的学习方式进行盲目的改革,认为数学知识的教学全部采用这种学习方式,没有结合数学知识的实际内容进行分析,是否适合这种学习模式。比如,在小学人民教师版中学到“平角、直角、平行、交叉”的数学知识时,教师还让学生自主讨论相关的基本定理和定义,浪费了课堂教学的时间,没有起到讨论的效果,降低了学习效率,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没有一定的引导,就放任学生进行探究,学生没有明确的方向,很容易偏离主题。教师要创新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
3“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存在问题的策略
3.1正确认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是对以往学习方式的创新,主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进行团队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合作的能力和沟通协调的能力,进而自主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形成批判式学习思维模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师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在课堂上一味讲解课本的知识内容,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学生只是通过听的学习方式不能真正的掌握数学知识,无法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教师适当的根据数学课程采用创新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教师要真正的理解创新型学习方式的真正意义,不能根据自己的经验随和喜好随意改变学习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3.2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
3.2.1建设教学环境,激发学生探究精神
数学课堂有良好的教学情境才能够促进学生积极的融入到学习环境之中,有利于他们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2]。教师创设符合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行为。举例:人民教师版小学数学高年级学习到“连加连减”时,教师可以设计抢答的游戏模式进行学习,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教师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组织相关数学知识讨论小组,进行小组竞赛活动。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有效的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结合,让学生主动学习,发现数学问题,积极向教师请教找到解决办法,更快、更好的学数学知识。
3.2.2自主合作交流,互动性学习、培养合作意识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通过课堂互动式学习有利于学生互相弥补自身的不足。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思维和学习方法,培养合作的意识和态度。小学生在和同学或者教师的交流中进行自我反思,发现自身的问题,为他们提供了纠正错误思想的机会,同时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拉近同学之间的关系,增进友谊 [3]。教师在开展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案时,要营造和谐的合作氛围,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相互交流,在评价的过程中提升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听取别人的意见,同时要进行独立思考不是盲目跟随别人的想法,自主探究,判断问题的对错。举例:小学数学知识“除法是小数的除法”这一概念是否正确,培养学生质疑的思维。比如0.58÷0.3=58÷30≈1.9,教师在讲解“除法是小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是正确的,只有少数学生存在质疑,教师确定了讨论的方向,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探究,寻找数学问题的本质。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互相练习数学题,巩固数学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举例:学生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练习题,让学生形成小组的方式进行计算,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存在的数学规律。比如计算题25*62=?14*82=?31*50=?28*41=?学生组成小组相互讨论,研究数学问题,核对数学题计算的结果,教师对数学题相关的规律进行提问,计算完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存在什么规律?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对这几道题进行探讨发现这组数学算式的规律。14*82=28*41=1148;25*62=31*50=1550.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数学的计算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思维能力。
3.2.3动手实践、活动性学习
教师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要通过可以实际操作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掌握数学知识。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促进思维和活动的联系,实践操作的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和想象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举例:小学六年级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数学知识时,学生对立体空间没有足够的想象力就无法熟练的计算体积。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收集这些图形的实物,让学生动手剪开,观察形体展开面的形状,了解各面尺寸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活动,直观的了解立体图形的每个面,在大脑中形成数学体系,更好掌握图形计算的数学知识。
结束语: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探究创设教学情境、学生相互交流学习、通过日常活动对数学知识进行实践的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和探究精神的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唐火荣. 小学数学课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初探[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19, 000(017):P.100-100.
[2]李小凤.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13):124-124.
[3]覃勤.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赢未来, 2018, 000(022):0028-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