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探究常态化教学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廖和林
[导读] 在当前的教学中,初中实验教学相对来讲比较薄弱。化学实验的改进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手段。
        廖和林
        江苏省溧阳市戴埠初级中学 213331
         
        摘要:在当前的教学中,初中实验教学相对来讲比较薄弱。化学实验的改进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通过对可操作性初中化学实验进行改进,可以有效优化化学实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实验。这对于化学教学来讲,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化学; 核心素养 ;实验教学 ;实践
引言
        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实践环节,是教师创设化学教学情境最优质的环境因素。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还可以在课程中穿插化学实验来达成调节化学课程进度、掌握课程节奏的目的。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参与到化学实验过程中,学生因为实验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化学从一开始没有感觉到最后的敏锐又牢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目前,很多学校教育系统中的化学实验教学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主要是因为化学实验教学没有凸显实践性的特点。虽然有些教师在教学课程中刻意运用了化学实验教学法,但是并没有起到根本性的作用。化学的理论性较强,对化学实验的操作性要求也较高。因此,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要结合具体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锻炼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刚接触化学科目的时候,由于是第一次接触,会有新奇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忽略实验的作用,在开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教师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或者,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的时候,缺乏系统的教学方法,无法高质量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师需要对可操作性的化学实验进行改进和完善。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一)转化化学实验教学思路,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化学创新能力。首先要转变化学教学思路,在日常化学课堂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化学实验操作,不要着急给学生讲解具体的化学知识,而是进行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具体的化学实验中进行记录,并对于化学实验进行分析。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学生观察与分析中,提出问题,引领学生走进化学知识的大门。例如,在《制取氧气》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有关氧气用途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回答问题,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之后教师提出问题:需要的氧气应当如何获取呢?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之后在实验室中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让学生进行观察,并让学生检验所生成的气体是不是氧气,除了高锰酸钾可以制取氧气,还有哪些药品可以制取氧气。学生通过自我探究了解到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条件下也可以产生氧气,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组织协同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合作精神
        协同实验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化学实验的形式,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增强了学生的化学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实验教学中,化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协同实验。首先要确定师生角色定位,教师要认清学生才是操作、观察和讨论的主体,自己是整个实验的引导者和主导者。然后,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组为单位开展实践。学生在完成操作后,再进一步观察实验现象。最后,教师就实验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化学思维,引导学生结合化学知识与小组成员展开探讨,分析问题,得出解决办法,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水的净化—过滤液体”实验中,为了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正式上课前,教师可以采取分组形式,让学生几人为一组开展实验探究,对实验得出自己的初步理解。关于水的净化的部分知识,学生已经有所了解,知道了净化水的基本原理,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实验材料,引导学生制订一套水净化方案,让每一小组都设计科学的净化设备。
        (三)利用信息技术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关注化学过程
        示范性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广泛应用。示范性实验主要是教师把整个实验的步骤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进行直观的观察,同时学生也可以很容易地看到整个化学实验的过程,并了解到化学结果所形成的原因。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将整个化学实验录制下来,然后在班级中进行播放,同时注重借助提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深思,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更好地关注化学实验过程。例如,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杂质离子的检验与除杂的方法,强化对物质分离与提纯操作原理的认识,然后在视频中展示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过程。之后教师提出具体问题:在实验操作中用到了哪些仪器?在操作中应当注意的地方有哪些?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整个实验操作过程,掌握基本过滤原理与方法,有效完善化学知识体系。
        (四)建立健全初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机制
        初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评价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利用新兴网络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进行量化,对学生有一个完整的评价才能根据评价给出相应的建议,否则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就是空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实验结论是否正确,还要通过构建初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评价机制,研发化学知识图谱以及化学知识盲区库。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强大的运算能力和飞快的运算速度,根据教师收集整理的资料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定位,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所进行的化学实验,了解自己化学学习的基本情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化学思维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的形成,实现学生综合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炳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革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175-176.
[2]邵莉春.谈初中化学实验操作的改进与创新[J].华夏教师,2018(35):49-50.
[3]王超.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应用分析[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1649-16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