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受力分析困难归因及解决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杨厅厅
[导读] 高中物理受力策略和解题方法的作用与意义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解题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对高中物理受力分析困难归因及解决策略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杨厅厅    
        安徽省宿州市灵璧中学  234200
        摘要:高中物理受力策略和解题方法的作用与意义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解题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对高中物理受力分析困难归因及解决策略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受力分析;策略研究
引言
        整体来说大部分物理知识都比较抽象,而且枯燥无味,高中的物理难度更是增大很多,所以许多学生会放弃高中的物理。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的经验引导学生将知识和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对所学的知识点能够留下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这样就能轻而易举地提高高中物理的成绩。
一、对称性力学及方法的应用
        (一)时间对称法
        时间对称法是指借助时间对称关系,对运动和速度等力学相关问题加以对称联想,使得力学问题和解题过程简单化,确保答案的准确性。通常情况下,平抛运动中物体垂直方向运动的时间是一致的。
        (二)在质量分布不均匀问题中的应用
        在高中物理力学问题解答过程中,质量分布对称需要满足物体受外力对称或者力矩对称,如果不能满足这一条件则说明物体质量分布不对称。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常会遇到不对称物体受外力影响的问题,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教师先要引导学生对物体所受外力和力矩对称条件进行分析,如果物体受外力或者力矩都不对称,则说明该物体属于质量分布不均匀。因此,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学生需要先明确物体的重心位置,然后再思考物体对称性和质量分布情况,如果物体形状为中心对称,且质量分布均勻,那么物体的中心位置就是几何中心,解题过程就相对比较简单。如果遇到物体形状不对称时,运用传统解题方法不仅会耗费大量的时间,还会增加出错的机会,此时就可以采取割补结合的方式对物体进行切割、互补,将其简化为中心对称问题进行解答,快速找出其重心位置,缩短实际解题时间和降低解题难度。
二、重视力学的学习起点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受力分析在高中物理中的重要性,重视力学的学习起点。学生应具备怎样的知识基础、掌握怎样的作图技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教学,循序渐进,才能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还需要放慢教学进度,让学生能跟上教学节奏。
三、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让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牢固记忆,形成系统,有效促进学生深人理解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完几种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之后,应该科学地制订受力分析的专题教学。受力分析的情景从简单到复杂、物体个数逐渐增加、难度逐渐增加、对学生知识和能力要求逐渐提升,让学生从基础开始,逐渐掌握受力分析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四、在变式中提升思维水平
        由于综合性较强、涉及面较广,学生在进行受力分析时往往容易出错,所以有必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以提升思辨能力,让学生逐步形成严谨、深刻、灵活的思维品质,避免在受力分析时“丢三落四”。变式训练将一些相似的情境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甄别,让他们弄清楚“形同质异”“形异质同”的物理本质,从而升华对知识的理解,较好地提高物理受力分析能力。
五、从生活现象中观察到高中物理学的方法
        (一)从生活中理解力学
        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理解力学也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但是教师和学生也可以做得更好。我们不仅要从宏观的方面考虑,物理的力学同时也可以个人的生活为出口观察物理力学的现象,需要学生充分提高个人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现象。其实很多和物理力学有关,这样学生就会对物理产生无限的兴趣,在学习时觉得无比快乐,能够减轻学生个人的学习负担,在快乐中学习到物理知识。例如,在学习摩擦力这个知识点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在课堂上讲解相关的理论和公式,那就会非常枯燥无味。而且也会对学生的知识吸收产生不良的影响,学生只能依靠课本想象,而没有进行实践非常难以理解。但是如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和生活相结合,利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那么学生一下就能明白摩擦力这个现象的概念。
        (二)对物理的知识进行生活化
        教师应该注重将物理的知识进行生活化,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感受到物理知识其实处处都在。高中物理的力学非常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分别是重力、浮力、摩擦力等几个方面。在生活中这些知识点也非常多,而且例子也比较广泛,在物理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解答疑问,让学生先认为物理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一门学科,对知识能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和印象。例如,在学习摩擦力时可以请问学生为什么锅铲、水壶的把手上都会有比较粗糙的花纹呢?为什么在比较光滑的地面上人们会容易摔跤呢?让学生对这些日常生活的现象进行深度的思考,然后让学生自我表现,给予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这样学生就能提高对这门课堂的兴趣。最后教师解释为什么把手上的花纹会比较粗糙,人们在光滑的地面上会摔跤,把手上面比较粗糙的纹路是为了增大摩擦力,这样能够减少人们在使用中滑落的机会。而人们在光滑的地板上行走会摔跤是因为光滑的地板上不够粗糙,摩擦力比较小,让学生明白其实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关于物理的知识。这样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课外视野,更能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知识产生兴趣,更加有激情和驱动力发现生活中的知识。
结束语
        由于受力分析是学好高中物理力学的关键一环,教师在进行一定量的习题教学后,要进一步总结提升形成受力分析的方法,给学生提供可以灵活运用的模型。学会总结规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在处理相似问题时学会迁移,找到策略,才算是真正掌握了物理建模的本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受力分析的实践中总结出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明确研究对象,先分析重力,然后分析弹力,最后分析摩擦力),养成严格按照步骤分析的良好习惯,避免漏掉任何一个力或凭空增添其他力。掌握方法才能将知识和经验进行迁移,要让学生体会到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朱洪彬.探讨初高中物理力学衔接教学[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16):44-45.
[2]于玉和.高中物理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试题创新策略[J].物理教师,2019,40(06):80-83.
[3]欧元浩.运用可视化教学突出高中物理力学课堂教学重点的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