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杨海群
[导读] 具备良好的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基础,要想提高小学数学的学习效率,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杨海群
        铜仁市第十一小学 贵州 铜仁  554300
        摘要:具备良好的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基础,要想提高小学数学的学习效率,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目前,数学科目所涉及到的计算方法存在很多种,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进行培养,并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影响其学习效果。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本文对小学生数学计算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他提出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进行了策略分析,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数学科目在小学学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计算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因此,计算能力和学好数学息息相关。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几乎离不开数学计算,因此数学教师需要重视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不算成熟,并且会因为自身计算能力不好,便会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导致学习质量和效率逐渐降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教育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小学生需要熟练的掌握数学运算和估算技能,同时,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任务。为了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就要从数学教育方法入手,需要认清传统教育模式上的不足,实现教育方法的创新和优化,采用针对性的教育手段,进而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1、小学生数学计算教学现状分析
1.1过分依赖情景教学
        通过对现阶段小学生数学计算教学调查发现,多数的数学教师依靠情景教学方法,只要涉及到数学计算知识均通过设计情景的方式向小学生讲解,导致学生不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情景教学中,学生并不会将注意力转向计算方法中去,导致小学生的学习质量降低。
1.2盲目追求多样化
        由于数学计算方法具有多样性,教师实际的数学计算教学中,没有结合计算方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同时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选用最恰当的计算方法。数学教师盲目追求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导致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很茫然[1],不能够熟练掌握任何一种计算方法,进而不会学以致用。
1.3教学方法陈旧
        存在部分数学教师生搬硬套地使用教材,受数学教材约束严重,脱离不了教材的框架,缺乏创新、探讨和交流。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已经不满足现阶段的教学需要,一直通过做练习的单一模式进行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会逐渐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实现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2、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途径
2.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支持学生保证主动学习的前提,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表明数学计算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学生对数学计算的重视度。在平常的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认为计算按照教师教的步骤做就行,不需要思考和动脑筋,于是学生便没有自主思考的习惯,导致在遇到数值大且计算步骤繁琐的题目便就放弃。因此,需要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首先,要重视数学计算,认真的思考并计算任何一道题目,算后仔细检查、验算,并让学生明确计算在数学成绩中的比分值,将每次的得与失于学生进行交谈和分析。
2.2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常言说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至今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只有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果的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通过对小学生的兴趣培养,会促使学生由被迫学习的状态转化为主动学习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数学课堂让,数学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做小游戏来增加学习兴趣[2],教师在讲解完理论性知识后,可以利用夺红旗算、限时计算、抢算等互动小游戏进行将知识学以致用。可以通过知识小竞赛的形式,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教师需要对表现良好的学生表扬奖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形成持久的计算兴趣。
2.3加强口算训练
        口算形式是数学计算方式的一种,并且使简单计算、笔算的基础。口算需要要求有足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性,锻炼口算能力能够提高笔算能力,因此,教师需要锻炼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并加强口算练习。首先教师需要向学生传输数学运算法则,使得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并采用听算、抢算等训练。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进行设置难易程度,可以由易到难进行训练,在滚定的时间内完成定量的题目计算,可以由数量的由少至多分阶段练习。教师可以总结出常用到的数学计算,提高学生今后的计算速度,例如25×4=100,12×12=144,25×8=200等,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找出计算规律,提高计算速度。可以通过计算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争先争优的优良品质,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4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数学教师在保证学生学会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对知识进行的多层次的思考,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路,由学生自行发现并计算出相关答案,并且教师可以列举出一种计算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和思考其余的计算方式[3],使得学生养成举一反三的学习习惯,进而养成数学思维。当计算复杂的题目时,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交流和分析其解决办法,例如在计算25×24时,通过师生共同交流可以得出,原式=25×(20+4)=25×20+25×4=500+100=600,不仅如此,还可以将其利用25×4×6=100×6=600的形式进行解答,便会带个学生不同的收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5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数学计算中常出现细节性问题,导致计算失误,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需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必须保持认真审题的态度,避免由于有效数据的遗漏而影响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针对题目要求思考计算方式。其次,在计算时,一定要集中精力,保持细心严谨的计算态度,避免出现数字抄错的现象,并在计算后对各项数据进行检查一遍,对最后得出的计算结果进行验算,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最后需要要求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要保证书写规范,字迹工整,列式条例清晰。教师在平时计算锻炼时,要严格强调计算步骤和习惯,帮助学生习惯的养成。针对书写不规范的学生,教师需要多示范,帮助学生规范书写情况。
结语
        计算能力决定着数学学习效率,对后续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学习尤为重要,计算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进行。为了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需要规划好教学方式,利用“趣味”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站在学生角度进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实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进而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戴文.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J].读与写,2020,17(11):184.
[2]斯琴高娃.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之我思我行[J].神州,2020,(11):70-71.
[3]黄秀丽.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6):400-4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