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谢春晓
[导读] 本文主要阐述了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并对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和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谢春晓
        广东省茂名市福华小学  
        【摘要】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知大多来自直观表象,所以相较于数字来说,图形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基于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学质量与效率,教师需要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活跃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生综合能力及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本文主要阐述了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并对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和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数学教学  数形结合思想  渗透策略
        引言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无论是代数问题还是几何问题,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为此,教师可以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将复杂的问题精简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记忆与掌握,在加强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数学能力及素养的综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以“数缺形,少直观;形缺数,难入微”对数形结合思想进行了深刻、透彻的阐释,具体指的就是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用联系的观点,根据数的结构特征,创建与之相应的图形,并通过对“图形”性质和规律的观察,来解决“数”的问题;又或者将图形的部分或全部信息转换成“数”的信息,借助对数量关系的思考,来解决“形”的问题。“数”与“形”反映的是事物的两方面属性,数形结合即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规律的理解与掌握,以此来实现优化解题路径的教学目的。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意义
        (一)将复杂的问题精简化
        数形结合是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也是一种新式的解题思想,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能够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上的缺陷与不足,将复杂的问题精简化,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帮助学生找到概念的本质特征,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加强学生求新、求异的学习意识,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主体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受年龄的限制,思维能力、认知水平都有待提升,对于抽象的数学问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为此,教师需要传授学生正确、合理的学习方法,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有效创新学生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形象地展示,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同时也可以借助数形结合思想,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带领学生深入挖掘数学问题中图形与数量的关系,切实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能够长久保持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策略
        (一)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是学生数学计算、换算、知识体系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在小学数学中的学习质量与效率,教师可以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到数学概念教学中,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换成形象的数学图形进行呈现,揭示数学概念本质的同时,降低数学概念的理解难度,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数一数与乘法”的时候,为了加深学生对乘法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教师可以在设计教学课件的时候,以图形的方式进行授课,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每个盒子里有2个蛋糕,2个盒子一共有几块蛋糕?10个盒子呢?100个盒子呢?一开始学生通常会用已经学过的加法运算进行计算,但随着盒子数量的增加,加法算式越来越长,当学生们感到计算困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趁机引出乘法概念,用每个盒子里的蛋糕数量乘以盒子的数量,得出的就是蛋糕的总数量。如此一来,不仅向学生揭示了乘法就是同数相加的简便算法的本质,加深了学生对乘法概念的理解,还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结合之前所学的数学知识实现了对新知识的认知与掌握,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在案例分析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案例分析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是教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将抽象的文字描述转化成形象的图形展示,帮助学生准确抓取案例习题中重要条件,避免产生遗漏或误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
        例如,在教学“鸡兔同笼”问题的时候,对于案例:小新每天放学回家都会帮妈妈数一数家里养的鸡和兔子,以防有所丢失。按头数的话一共有16个,按脚数的话有44只,那么小新家到底养了几只兔子?几只鸡呢?传统的举例教学法太过繁杂、容易出错;假设教学法太过抽象、不好理解;求解方程式算教学法又太过复杂,学生在理解的时候有一定难度。而借助数形结合方法,教师可以将小新数头和数脚的过程用图形进行展示,用圆圈代表动物数量,一个动物一个头,16个头就代表鸡和兔子一共16只,鸡有2条腿,兔子有4条腿,那么44-(16×2)=12,得出的就是兔子多出来的腿,由此就可以得知兔子应该是6只,剩下的10只才是鸡。通过数形结合思想,抽象的数学问题得以具体的展示,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与认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有效渗透,能够帮助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弥补传统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将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单化、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有效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强.例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J].基础教育论坛,2019(31):17-18.
        [2]俞永珍.例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156.
        [3]赵荣久,王国亮.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124-125.
        [4]江燕.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8(10):2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