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方法教育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吴伦祥
[导读] 小学步入初中阶段,首先就要学习一门从未接触的课程——初中物理。初中物理比较考验学生的理性思维,也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实验,对于刚刚脱离小学生活的学生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吴伦祥
        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茶马镇马场中学
        摘要:小学步入初中阶段,首先就要学习一门从未接触的课程——初中物理。初中物理比较考验学生的理性思维,也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实验,对于刚刚脱离小学生活的学生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所以必须要选择一种高效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将方法教育渗透到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方法教育;渗透
        引言:物理主要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对初中生来说,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的欠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多种方法使学生高效理解物理学科中的实验原理、实验思路、数据分析处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单纯将概念、讲现象,没有与其他相应的物理学习方法相互渗透,学生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体系,无法对整个知识框架有一个立体的认知。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老师需要提高对渗透方法教育的关注,利用渗透方法教育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1 初中物理教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渗透教学
        很多老师、家长都认为文科就应该死记硬背,理科则不需要背,只需要多做题目巩固知识就行了。但其实不然,虽说文科、理科之间思维方式确实有所不同,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地方都能相互渗透的。比如说在学习“光的折射、反射”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就可以结合语文学科中的古诗词来解释物理现象。“潭清疑水浅”讲的就是光的折射现象,而“湖光映彩霞”讲的是光的反射现象。再比如讲解光的直线传播时,老师可以利用“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一诗句传授相关知识。通过结合已经学过的语文古诗词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物理知识有一个初步了解,然后再传授相关的物理知识,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概念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物理学科中有很多拗口的定律、概念,让学生难以记住、理解,更别说消化、运用了,而通过与人文学科的相互渗透,可以使这些难懂的定律转化为学生已经学过掌握的通俗易懂的语言,能够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并给课堂增加色彩,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 初中物理教学与自然学科之间的渗透教学
        初中物理中都是比较基础的物理知识,不会涉及到太多复杂的东西,但是单单很多个物理现象就让学生们摸不着头脑。这就需要初中物理教学与自然学科之间相互渗透教学。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合理引导学生的行动、思维,使学生明白一个物理现象之后隐藏的物理定律,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到书本中所阐述的物理知识。学生可以在老师所创设的实际情景中进行实践研究、相互讨论、寻求结果,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比如同样是在学习“光的折射、反射”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可以先通过创设一个光发生折射的情景来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出这一节内容。老师可以准备一根激光灯、一根筷子和一个装满水的透明水杯。首先用激光灯对水面进行照射,要求学生观察激光光路在空气中传播途径和在水中传播途径的不同之处;然后将筷子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筷子是否发生变化。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为何激光不能沿直线传播”、“为何筷子会折断”这两个问题,需要学生总结这两个现象的共同点,并让学生尝试着分析这里面存在的物理原理。这个过程能够让学生亲身体会物理原理,建立生动、立体的认识,同时对学生思维逻辑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3 物理实验中的方法教育渗透
        初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不强,而要学好初中物理,物理实验又是一个必不能缺少的环节,所以必须在物理实验中进行方法教育的渗透。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物理实验引导学生发掘物理现象后的知识,从而使学生自己总结出规律,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比如在学习“声音的传播”这一节实验课时,老师可以先把闹钟放在一个真空罩内,打开闹钟,使其发出声音,这时学生是可以听到的。然后通过抽气装置慢慢抽取真空罩内的空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明显感受到声音在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样老师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空气就是声音传播最常用的介质”这一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物理现象得出书本中比较抽象的物理知识,不仅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理科思维能力,而且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能够培养出“实践得真理”的习惯,对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结束语
        初中物理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初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以后学习高中物理甚至大学物理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老师需要将初中物理与其他知识相互渗透教学,将学习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相互结合,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接受物理现象、定律,才能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是一个巨大的帮助。因此,初中教师必须重视文中所述的渗透方法,为祖国培养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钟小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04):90.
[2]安卿元.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的渗透刍议[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3).
[3]蓝孝莉.渗透方法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读与写:上,下旬, 2016, 13(023):303-3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