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索的尝试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王静
[导读] 自主探索能力的养成是21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标准,同时这也是一项最为重要的基础素质,特别是对于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而言,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养成非常关键。
        王静
        定州市油味小学,河北定州073000

        摘要:自主探索能力的养成是21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标准,同时这也是一项最为重要的基础素质,特别是对于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而言,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养成非常关键。本文以此为出发点,详细分析了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措施。
关键词: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索;尝试

        对于一名数学老师而言,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来实现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养成是非常关键的,结合已有的数学教学经验,对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索的策略展开具体分析【1】。
一、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索的本质特征
(一)着重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通过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得学生们拥有了基本的探索意识,他们可以在积极的使用探索行为的过程中,彰显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对于主体地位的体现具有较大的帮助。
(二)突出学生们的创造性
        小学数学教学阶段,自主探索的过程是其积极的彰显创造性的过程,属于学生们“再发现、再创造”的重要阶段,通过学生们灵活的使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探索出新的思路。小学阶段的学生们,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转变自身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模式,更好的认清探索问题的规律,掌握学以致用的技巧【2】。
(三)强调了学习的活动性
        小学数学自主探索活动是鼓励学生们经历知识产生并获取相关技能的重要阶段,经过自身的实践和总结,使得数学活动的情感体验以及经验积累更加的真实以及可靠,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掌握新的原理和新的内涵。
(四)反映出学习的策略性
        小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在他们的认知中,可以通过新鲜的事物去激发其探索的欲望,让其在合理的情境、故事以及设问中,产生新的思想,由此主动地思考和分析新的问题。自主探索的过程并非研究,而是学习的一种活动,通过合理的探索路径,真正的认识到自主探索的意义,将会对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3】。
二、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索的尝试途径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具备自主探索意识
        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充足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主动投入到自主探索中。这是活跃学生思维,充分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高效催化剂,使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动力,同时也是整个数学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大量的科学实践证明,学生强烈的探索意识源于学生们对事物所产生的强烈好奇心,以及他们对科学原理的强烈热爱。因此老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教学情景,然后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们进行巧妙的提问,同时给予学生恰当的点拨,由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从而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老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促使学生们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完成具有一定创造性的知识学习成果,让学生们对既有的一些数学定论产生新的见解,同时老师也要给予学生们积极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学生们自主探索习惯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鼓励学生学习中质疑思辨,使其具备自主探索精神
        学习的原动力是思考,而思考则源于质疑。学生在开展学习过程中产生了疑问才能进一步思考和探索,这样才能在学习中发现新知识。因此老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们多疑善问,在数学学习中大胆质疑既有的数学定论,努力发现新的知识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我是在面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时,应当针对学生所提问题作出正确的解答,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和支持,从而促使学生在开展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敢于提问、勇于提问,实现从敢于提问到勇于提问再到善于提问的转变【4】。
(三)合理利用小组合作形式,强化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保证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的提高,教师们可以适当的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借助于合理化的手段,使得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勇敢的探索并相互的交流,使得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的提升。一般来说,教师们可以通过为小组布置教学任务的形式,使得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到小组学习活动中,保持着高涨的探索热情,在细化的教学任务中,真正的贡献自己的力量,充分表达自身的想法。整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实现思想的合理碰撞,保证学生们真正的提升了自主探索的能力和水平。例如:在讲解到“四则运算”相关的内容时,为了保证学生们更好的认识到同级运算的基本顺序,使得学生们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合理的运用综合算式的技巧,可以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手段,使得学生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首先,应该为学生们及时的出示题目:“爸爸,妈妈和小红分别掰了9个玉米,小明掰了6个玉米,小明一家一共掰了多少个玉米?”让各个小组针对于特定的题目展开讨论,学生们可活跃的参与到相关的行动中,整个过程的学习成效明显高于教师们单纯的讲解和一味的灌输。某些小组会及时的列出:“9+9+9+6”这一算式;还有的小组列出“9×3+6”这一算式,老师可鼓励学生们积极的进行计算,使其借助于综合算式分析问题,解决相应的难题,拓展基本的思路,使得自身的自主探索能力稳步上升。
(四)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提升自主探索水平
        为保证学生们的自主探索能力明显提高,需要重视学生们在数学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如此才能保证学生们的数学探索能力达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依照教学的内容为学生们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保证学生们在参与活动的时候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使得具体的实践拥有良好的效果,尽可能的强化数学应用的意识,保证自主探索能力上升至新的层级。例如:在讲解到“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这一章节的内容时,为保证学生们真正的认识到复式条形统计图,全面的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依照实际获取到的信息合理的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设计,同时也为保障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进一步提升,开展了相应的实践活动【5】。首先,老师可以以校园中的校园活动为出发点“同学们,校园读书节要到了,我们需要对本班级同学喜爱的书籍进行统计,大家可以通过调查的方式,结合同学的读书情况进行分析,以娱乐类、小说类、科普类等类别进行调查,之后用合适的统计图展示出来!”当这一教学任务布置完成,学生们踊跃的参与进来,积极的绘制条形统计图,获得了具体的结论:“科普类图书在班级内最受欢迎”。整个过程使得学生们掌握了学以致用的技巧,使其体现了自主探索的过程,这对于强化相应的实践能力有着较大的帮助。

结语
        通过本文的概述,明确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们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与实践过程,为了更好的保障学生们的自主探索成果,教师们应该创设出多元化的途径,让学生们有目的的参与到具体的实践中,这对于提升其学习的水平有着较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沈珏如.让数学充分“打开”——浅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问题和对策[J].小学教学参考,2020(08):10-11.
[2]黎少萍.信息化支持下的教学融合创新实践——以小学四年级数学平板课堂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1):132+134.
[3]徐荣.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以“商不变的规律”进行案例解读[J].亚太教育,2019(09):122.
[4]王琴华.体验快乐学习,感悟课堂魅力——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143.
[5]金永梅.活动的深度决定学习的深度——对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几点认识[J].数学教学通讯,2019(22):9-1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