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历史教学要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刘香玉
[导读]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理解历史知识,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良好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刘香玉
        德州市第一中学  山东省德州市  253031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理解历史知识,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良好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在培养学生历史阅读能力时,教师要注意运用有效合理的方法展开教学,通过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与技巧,让学生更好地阅读、理解和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进而提升历史实际教学效果。但是,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却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历史阅读能力,教师要针对这些问题及时地改变,运用科学合理地方法进行创新。
        关键词:高中历史;阅读能力;培养
        1高中历史阅读
        从字面意思来看,历史阅读就是阅读历史、阅读史料。如果放在“高中”这一特定视角下,历史阅读的内涵显然不会这样简单。一名普通的上班族可能是历史爱好者,平时会阅读一些历史方面的书籍甚至一手史料,但从整体来看,阅读的对象、效率、目的等都与高中生有着明显的区别。高中历史阅读的首要对象是历史教材,其次才是其他一些史料文;高中历史阅读效率比较稳定,因为有教学进度的限制;高中历史阅读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高综合素质,还有迫在眉睫需要应对的高考问题。以上因素构成了高中历史阅读的特征,即对象更加单一,效率更高,目的更明确,都与一般历史阅读不一样。比如上班族不会将教材作为首先历史阅读对象,阅读效率不稳定,也不会有考试层面的压力。
        2高中历史教学要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2.1指导学生增加历史阅读内容
        在高中历史在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历史阅读能力,首先需要指导学生增加阅读内容,即根据教材知识内容进行相关拓展,阅读更为丰富的与之相关的历史素材和相关书籍,通过对不同思想家和经典作品的阅读,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升个人的历史阅读能力。教师可以为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书籍和文献资料,这样才能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可以选择一些经典史学论著,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书籍,通过开设专题阅读课等方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例如,对于人教版高二有关思想文化的必修课程,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古代取得了那么多的科学技术成就,却在明清时期逐渐落后于世界了呢?这个问题也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李约瑟提出的“李约瑟难题”,对此教师可以引入《中国科学技术史》相关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初步认识中国古代在哲学思想、力学、热学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思考和解答这个问题,比如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多来源于经验总结和遵循实用主义,而少理论科学研究等。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入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的《全球通史》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此书,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从全球视角思考问题,运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更好地解决考试中的历史问题。高中历史考试题中很多材料选自本书,深入阅读此书意义重大。
        2.2以精读求提升
        精读是在阅读过程中弄清楚阅读对象包含的各个要素,要有“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精神,不留下疑惑。通过对历史材料的精读,可以发现很多粗读注意不到又有很大影响的细节。尤其阅读古代一手史料的时候,发现“一字之褒贬”会让史料本来想表达的内容无比清晰地展现出来。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不仅指出了历史研究应该具备的精神,而且说明了精读历史应该做到什么程度。精读历史本身就是为了学习与研究历史而服务的。
        高中历史阅读教学应该要求学生精读历史,实现粗读历史基础上的理解提升,但不要强求效果。高中生不是历史学家,未来能够走上历史学术道路或希望走上这个道路的学生也是少数,要求太高既脱离他们的实际能力,又难以引起他们的广泛认同。

因此,在高中历史阅读教学涉及对阅读对象的精读时,只要学生能够有所发现,而且这种发现来自他们的认真思考就可以了,至于这个发现是否具有独创性、颠覆性,乃至是否正确都不必纠结,只要在其他教学环节中注意纠正学生的认识错误就可以了。
        2.3指导学生历史阅读方法与技巧
        历史阅读的方法与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阅读方法能够对提升历史阅读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关于历史阅读方法与技巧主要有提纲式阅读、提问式阅读、比较式阅读和评论式阅读,不同的阅读方法与技巧能够起到不同的作用。历史知识内容具有零碎的特点,其中含有众多的人物、时间和地点等基本要素,也含有很多诸如目的、经过、结果和意义的内容,教师要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就需要运用提纲式阅读方法教学。在提纲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置相应的提纲,作为导读,帮助学生在阅读时形成目的性和方向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难点知识,从而更好地提升历史阅读效果。
        例如,在关于“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本课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学生提纲阅读提纲,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比如,本课提纲可以是:说出“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与基本思想;理解历史演进过程,认识到维新思想对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能够分析不同历史阶段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异同点。这些提纲是渐进性的,学生在反复阅读文本中可以解决这些由易到难的问题,有效提升阅读能力。
        2.4几种阅读形式不可偏废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粗读、精读与泛读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呈现出一种较为明显的逻辑联系与先后顺序。一般都是先粗读,再精读,然后泛读,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历史阅读指导时,要注意引入这三种阅读形式,不能只专注其中一种或两种。另外,对于不同的阅读形式,合适的指导方法也是不同的。比如,对于粗读,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捋清大致脉络,不要纠缠于细节;对于精读,则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寻找细节中的关键点。
        例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到了“光荣革命”,玛丽和威廉被议会请回来承袭英国王位,之后议会得以制定一系列限制王权的法令。但为什么议会的权力在“光荣革命”后足以制定这些法令?为什么不是像查理二世复辟那样,又引发政局的长期动荡?这些是教材中没有详细讲述的。为了解答学生的疑惑,教师除了指导学生对教材进行粗读和精读之外,还要推动学生进行泛读,比如向他们介绍《英国通史》或《英国政治制度史》等书籍,只要找到与自己疑问相关的内容阅读即可。
        2.5促进学生加强历史阅读的训练
        除此之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入相关的阅读素材和相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这些素材和解答相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加强历史阅读方面的训练。比如,教师可以引入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有关的阅读素材,通过对秦代焚书坑儒、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明理学相关的三段有关儒学材料的展现,让学生分析儒学和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对中国古代封建统治的意义,进而提升学生历史阅读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历史阅读能力,通过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能力等,通过指导学生增加历史阅读内容、指导学生历史阅读方法与技巧、促进学生加强历史阅读的训练等,切实提升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水平,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学生历史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丽琴.高中历史教学要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9(70):127.
        [2]曹君玲.高中历史教学要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20):139-140.
        [3]黄展芝.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9(7):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