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侯杰
[导读] 本文针对于新课程改革后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设计策略开展论点。
        侯杰  
        厦门厦望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1
        摘要: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与发展过程,并且能够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为学生大学的专业选择提供更多的帮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要求教师对于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变,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准,本文针对于新课程改革后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设计策略开展论点。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设计策略
前言: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里,高中历史属于文科类,主要的内容就是让学生了解国家发展的历史,在历史发展这漫长的道路上,发生了哪些重大的事件,又诞生了哪些杰出的人物。通过对于这段历史时期的内容进行了解,对于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加珍惜。
一、通过新课程改革解决传统课程的局限性
(一)教师对于教学的系统性不足
        高中的历史的特性就是对于历史的记载和说明变得更为详细和复杂,这也就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由于历史的时间轴十分漫长,所以对于教师教学过程中课程教案的整理充满着挑战,常常因此而导致高中历史的教学教案不够有逻辑性,内容杂乱,没有一个系统的梳理。而学生在考试过程中,通常需要做到对于某一个年代的事件有一个十分清晰的认知,所以教案的整理不够系统对于学生成绩是具有影响的。例如:在教案整理中,由于各朝各代时期的人物事件较多,一不小心就会落下一个知识点,那么在课堂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就容易造成讲解不够清楚,学生也学的不够明白,最终只能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死记硬背,这对于高中历史的学习是十分不利的,从而学生的成绩的得不到提高,学习难度也更大了,最终会导致厌学,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所以教师对于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必须进行创新,对于知识点内容一定要整理清晰,用一个清晰地思路去引导学生学习历史。
        (二)学生对于高中历史学习内容感到枯燥
        由于学科本身的内容原因,导致学生对于高中历史的学习总是提不起兴趣,觉得各种杂乱无章的年代事件背诵起来十分枯燥,背诵的时候也没有什么规律可以去寻找,一直掌握不了背诵的方法,从而对于高中历史课程越来越反感,上课听不进去教师所讲的内容,考试之中又如看天书一般全然不会,长此以往恶性循环,越来越抵触高中历史的学习。而其实,高中历史的学习并不是毫无技巧可言的,如果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能够自己头脑思路清晰,教案准备充分,按照每个年代的时间轴把每一个事件都能够串联起来,把杂乱无章的历史进程串成一个漫长的故事,那么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才会产生兴趣,慢慢发现原来高中历史的学习不是靠自己死记硬背就可以的,从而感受到历史文化带给人的深远影响,真正的对于历史文明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告诉同学们用一节课的时间给大家将一个漫长的故事,运用自己头脑中清晰地时间线,将各个朝代串联起来,让学生对于历史的进程有一个大体的印象,在今后的课程里,在对于每个朝代的内容进行延伸,那么学习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二、利用新课程背景对于课堂进行创新
        (一)运用创新设计课堂内容
        想要改变高中历史学生学习的现状,就要对于现有的教育方式进行创新,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从而提升课堂效率,让学生明白高中历史的学习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枯燥乏味,而且也不是通过自己死记硬背就能够学好的学科,对于高中历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对于不同朝代思想创造力的解读来联系到我们现代,看看有哪些相对应的地方。

例如:近期我们一直都在提倡的“光盘行动”,号召大家不要浪费粮食,远在唐朝的时候,就有唐代的诗人李绅,写出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的千古名句,可见从古代,我国人民就对于节约粮食有了很强的意识,那么李绅生活在什么年代呢,李绅生于公元772年,是唐朝的宰相。这就是对于知识的延伸,而这样的方式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二)设计课堂主题讨论
    在新课程背景的推行时期,想要更好的推动新课程改革,跟上时代的潮流,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就要求教师要主动创新,接受新鲜事物,在课堂上,不再是“一人唱独角戏”,也要加强高中历史课堂上跟学生的互动。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方案对于课程内容讲解完毕后,可以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来制定一个主题,让学生根据主题来提出问题,锻炼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还可以通过一些话剧的形式,让学生根据事件进行话剧演出,例如:在抗日时期,我国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比如抗日英雄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敌人的枪林弹雨,为部队炸掉敌人地堡赢得了时间,让学生进行话剧演出,扮演剧中的不同角色,从而感受到抗日时期,通过这些抗日英雄的伟大,明白“美好的生活都是有人在帮我们负重前行”的道理,增强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做一个懂礼貌有诚信,对社会发展能够做出贡献的人。
三、将高中历史教学和生活实践结合
(一)运用学习和生活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的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去从中把握,阶段性的对于教学方式进行总结改进,在教学中把高中历史的知识内容和生活中的实际内容结合起来,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高中历史学习氛围,感受到历史是十分有趣的科目。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其实对于我们当今生活有着重大的警示作用,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的一些困难其实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早就有了答案,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意历史事件的讲解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相结合,让学生从中懂得学习历史对于自己的生活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愿意去自主学习。例如:“以人为镜,可知得失”这句历史名言告诉学生生活中要能够正确的去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用他人作为镜子,知道自己的优缺点,才能加已改之。
(二)借助信息技术,完善学习体验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进步,运用信息化去进行教学活动已经成为教学大趋势,高中院校也已经对于课堂上的信息化技术使用进行了普及,在高中历史的教学里,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将课程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具象,让学生在课堂上对于所讲的内容能够产生画面感,增强学习的体验,加深学习内容的记忆。与此同时,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能够通过视觉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带给人类生活巨大的改变,从而产生想要去一探究竟的心理,加快学习的进程。利用一些历史资料的影像,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之时更有代入感,仿佛自己置身其中,成为时代巨变发展过程中的参与者,从而体会到历史文化对于个人及整个人类的巨大意义。例如:在对于“甲午中日战争”内容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清朝时期留下的珍贵的影响资料,让学生了解在战争中全军覆没的北洋舰队,感受到当时真实的社会环境和战争带来的残酷,从心底里做到热爱祖国,爱好和平,甘于奉献。
结语: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对于教育也有了更高的标准,高中历史是学生了解历史的主要途径,对于学生感受民族文化,国家的发展历程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创新是势必要完成的,只有创新了教学方法,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速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以及爱国情怀,不断的提升高中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增强历史认同感,加快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桂萍.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问探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14):199.
[2]颉小录.“互联网+”信息技术促进高中历史教育的改革分析[J].华夏教师,2020(18):35.
[3]邓家勇.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有效性[J].名师在线,2020(15):37-38.
[4]孟凤鸣.新课改模式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创新研讨[J].学周刊,2020(09):63-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