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温如花
[导读] 英语课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交流工具,不但需要学生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而且需要学生达到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
        温如花
        天水市麦积区天成学校   甘肃  天水 741023
        【摘要】英语课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交流工具,不但需要学生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而且需要学生达到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而语言技能的习得是要靠学生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反复实践才能达到的。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交往意识,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英语教学 学生 主体作用
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改变现状,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了解什么是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主体作用(subjective function of student)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1)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主动的发现者、探索者,是主体得以确立的内在依据;(2)学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主体.是个性社会化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独特性、整体性等主体性品质;(3)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主体化的客体,是由教到不教、由教育走向自我教育的主体。
        主要表现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学生主体性品质的培养和建构上。其主要表征:学生学习动机中的主体意识充分觉醒,在学习活动中,主体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在学习成果评价中,主体价值得到充分尊重,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个性得到和谐发展。
        简单来讲,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学生能动的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该是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并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学生看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任何教师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适时、正确地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气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素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这种需要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为此,我认为作为课改中的实践者首要的任务就是更新理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多元化教学的核心,学生的主体本位决定了这种核心作用——学生对于校本目标来说是“教育”的主体,对于儿童本位来说是“发展”的主体,对于课程、环境等客体来说是“学习”的主体。而且,这种主体地位可以不依靠教师的主体地位而存在。教师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正是给学生提供了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为学生发展、创造创设条件。
三、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意义。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动力,学习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在英语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才会激发他的求知欲,从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探索,发挥主体作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行为的重要场所之一。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出的主体作用反过来又促进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与学真正进入良性循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学。
2、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育就会变得高度有效。” 因此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更要研究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情,才能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自学能力, 要注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英语教师就要特别注意研究学习英语的规律特点和方法,让学生会学与学会。教师作为引导者、设计者,要精心备课,要从备教材转向更多地备学生;从备教法转向备学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中。

引导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和吸收知识,使得学生能够自发的去学,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需要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沟通理解,只有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下,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表现出来。教师要视学生为与自己平等的社会成员,尊重他们,爱护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实现情感的和谐统一,使课堂成为一个和谐的教育场,使他们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学习的潜力得到发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由此可见,课堂上,老师真心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动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老师在课堂上应当时刻注意调动学习氛围,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能活跃人的思维,发挥人的智力潜能。教师要对全体学生充满真挚的爱,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观念。在课堂上,教师如果只限于几个学生的课堂提问、无论师生如何配合,整个课堂气氛也活跃不起来。因此教师更要尊重、爱护关心每一位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让每个学生体会到被尊重、被关爱的温暖,从而激励强化全体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4、明确学习目标,实行分层教学:
        只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 而英语就堪称为时代信息的首要载体。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学会英语就等于打开了世界之窗,使自己与世界联系得更为密切。学生只有把英语学习的目的与自己全部生活的目标联系起来, 才能把英语学习真正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才能真正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才能使他们自发的去学习,从而发挥主体作用。学生的个体是存在差异,英语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同学的不同情况正确的引导,帮他们树立适合自己的目标。在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实行分层教学。教师设计的问题和提问注意上、中、下兼顾。难度较大的题,让优秀生回答,以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并用他们的思维去启迪其他学生;较容易的问题,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回答,让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这样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教师更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5、以鼓励性教育为主,坚持正面引导:
《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有这样一句名言“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来得好”。此名言说明了鼓励的作用有多么巨大。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曾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还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长处,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滋味。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用英语表达。学生答得好,教师及时称赞,学生表达不好时或错误时,教师及时补充,不使学生感到难堪,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诚然,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智力、品德、个性等方面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给予鼓励时要注意学生的个体性。我比较认同鞭策优秀生,肯定、鼓励中等生,宽容、激励后进生的做法。这样的鼓励能点燃学生们智慧的火花,使他们感到满足,给他们一种驱动力。这种带有鼓励性、欣赏性的教育很容易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重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清楚自己的优劣势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自评就是让学生自己评自己,学生想象力丰富,有很大的创意性,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对他们的行为或作业做出自我评价。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判断中,发现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鼓励他们客观地评价自己,有针对性地做出自我改进,进一步完善自己,养成自我检查、自我调控的意识。 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让每一个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优劣状况,有利于激发评价对象的竞争意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进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以利于取长补短,让学生进一步在与同伴学习的比较中认识自我。
        总之,英语课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学生参与程度如何,对提高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不仅要采取各种灵活有效的方式来突出与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主体意识, 而且要使自己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英语教师必须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充分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上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余文森,自主学习的真谛是什么:人民教育,2002
李丽生。英语新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