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凌云
永兴县树德中学 423300
摘要:学生的学习要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针对性的进行分层式的教学,从而能够达到不层程度的教学效果。如果只采用统一的方式,就会将不在同一层次的学生忽略掉,这样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每个学生学到的知识量也不会一样。因此,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分析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在最大限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
关键词:分层教学;中小学教学;运用
前言:
在传统的中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难以满足各学习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如果降低教学难度,那么很多高层次学生难以获得有效的学习发展,如果提升学习难度,那么更多的中、低层学生无法跟上学习进度。因此,在中小学教学中展开分层教学,能够有效地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适合他们能力的教学内容,从而有效提升全体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具体的分层教学开展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全体学生进行科学化分层,之后为不同层次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继而根据学生不同层次进行对应内容的教学,从而有效地确保了班级中各学习层次的学生通过分层学习,都能够获得相应的学习发展。以下结合具体分层教学情况,分别进行介绍。
一、对分层教学法的认知
分层教学法是根据现有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学习积极性、学习潜力等因素将学生科学地分为相应的学习群体,进行差异化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1】。在具体的分层法教学开展中,一般将学生分为“高层次”、“中层次”与“低层次”三个学生群体,并由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群体的学习能力,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教授相应的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作业任务,从而能够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完成力所能及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分层教学获得相应的学习质量提升。
二、分层教学法在中小学教学中的意义
分层教学法在中小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教师对“学习目标”、“学生群体”、“ 教学考核”、“ 教学评价”的有效分层,能够实现各层次学生学习效果的整体性提升【2】。具体在中小学分层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能够通过对于“高层次”、“中层次”与“低层次”学生的差异化教学,促使低层次学生能够有效完成符合自身学习能力的学习任务,并逐渐获得学习信心;促使中层次学生在巩固自身学习基础的前提下,继续向高层次学习水平迈进;促使高层次学生在有效获得满足自身学习需要的教学基础上,实现进一步的学习进步。同过教师在不同层次学生群体中开展的分层教学过程,有效地体现出了教学的差异性,促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够获得适合自身学习能力,并具有一定学习提升价值的学习空间,从而切实实现了对于中小学各层次学生的整体性学习发展【3】。
三、分层教学法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在中小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展开教学,需要注重对于“学习目标”、“学生群体”、“ 教学考核”、“ 教学评价”四项主要内容的分层,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层次划分,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够获得适合自身当前学习现状的教学与指导。以下进行分别介绍。
(一)对学生群体进行分层
在开展中小学分层教学的准备工作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有效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情现状,从而科学地对学生群体进行分层。对于学生群体的分层,一般包括“高层次”、“中层次”与“低层次”三个群体,教师对于学生的群体划分,不仅需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还需要充分参照学生的学习潜力以及学习能力,进行学生群体的分层。如对某些具有天赋但是不认真学习的学生,应当将他们分为“高层次”或者“中层次”,引导学生在更高的学习要求之下,获得更为出色的学习进步。
(二)将学习目标进行分层
在中小学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群体的学习能力,制定相应学习目标。在学习目标制定的过程中,对于高层次学生而言,应当增加主动利用学习目标的引导,促使他们获得进一步的学习提升与发展;对于中层次学生而言,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在帮助他们稳固现有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寻求进一步地学习发展,努力向高层次学生群体靠近;对于低层次学生而言,教师为他们制定的学习目标不要过高的要求,而是更加注重引导他们在的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自身学习能力,完成一些较为简单的学习任务。通过这样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的不同学习目标,便于各层次学生在更加适应自身学习能力的学习过程中,都能够取得到不同程度的学习发展,从而凸显出了中小学分层教学法的教育针对性。
(三)分层进行教学考核
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学的考核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体现分层教学的特点,为各层次学生有效建立学习信心,在中小学教学考核的过程中,也需要教师根据分层考核的原则完成教学考核的工作。例如在对于高层次学生的教学考核过程中,除了考核他们的基础知识,还可以加入一些拓展知识的考核,使高层次学生能够在顺利完成现有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更为关注拓展知识的学习。对于中层次学生的考核,可以在正常的考核标准下,适度进行一定的提升,促使中层次学生有效地发现自身的学习问题,从而在找准下一步学习方向的基础上,开展更为积极的学习过程。对于低层次学生的考核,主要应集中在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范围内,引导低层次学生完成相对简单的学习任务,从而逐步地为他们建立学习信心。
(四)分层进行教学评价
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同样也需要有效开展分层教学评价。在对于高层次学生的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为高层次学生指明进一步的学习方向,促使他们能够继续进步。对于中层次学生的教学评价,需要教师在客观的基础上,有效地为他们指出提升学习能力的空间,促使中层次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逐渐向高层次学生靠近。对于低层次学生的教学评价,首先需要考虑到他们的学习水平较低,尽量发现低层次学生的闪光点,从而逐步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并有效鼓励低层次学生提升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渐取得进步。
结语:
总而言之,在面对中小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化的问题过程中,需要有效利用分层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科学地分层,之后根据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分别为他们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并为他们开展更加符合自身学习能力的教学过程,以及为不同层次学生布置了不同的教学考核及评价。这样的中小学分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不同学习层次学生,获得更加适应他们学习能力的学习进程,从而有效地促使高层次学生获得了进一步的提升,帮助中层次的学生能够取得有效学习发展,促进低层次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从而为全体学生带来了更为合理化的学习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夏敏.分层教学法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明日·教育,2020,27:348-349.
【2】吴璋.分层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31:107-108.
【3】卢毓芳.分层教学法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码设计,2020,29:184-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