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教学中时政热点的有效渗透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郭华
[导读]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理论性,人文性,实践性,逻辑性和综合性。
        郭华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实验中学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理论性,人文性,实践性,逻辑性和综合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本质上是对生活实践知识,实用知识的学习,从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生活中获得丰富多彩的素材,让学生展开思维和情感过程。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成为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时政热点是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代表性。通过找准时政热点、分析时政热点、形成时政热点大小专题三个方面提高初中学生对时政热点的关注度,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顺利完成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关键词〗         复习教学         时政热点         有效渗透
        近几年一直担任初中道德与法治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强,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记不住,不会用,生搬硬套,张冠李戴现象比较严重,学习效果不太理想。加之这一科不计入总分,久而久之形成学生不会学,不愿学,不想学这一科的情况。近几年各地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更加关注社会热点,迎着社会时政热点问题出题,考查学生根据现实生活情境,根据最新时政热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的能力,是中考道德与法治的命题趋势。初三学生已学完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全部课程,他们的知识结构允许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对时政热点进行分析,换句话说,现实生活情境和最新时政热点基本上能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来解释。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的将时政热点渗透到初三道德与法治的复习教学中,提高复习课的趣味性,时效性和教育性,带给复习课以生机和活力,提高学生复习课的学习兴趣。在关注时政热点的过程中,巩固基础知识,创建优质课堂,促进学生学习效率与课堂效率的不断提升,促进学生提高学生理解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
        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将时政热点有效渗透在初三道德与法治的复习教学中。
一  找准时政热点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积极开发相关资源,时政热点的正确选用对道德与法治复习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灵活运用时政热点,给枯燥乏味的课堂带来新鲜感,赋予课堂满满的时代气息。
        随着现代媒介的发展,选取时政热点的途径很多,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凡是涉及国内外经济,政治,军事,科技,外交领域的热点,网页,图片和视频都可以。学习强国,微信各种订阅号,今日头条上有很多有效符合初中学生认知的时政热点。日积月累,收集丰富的热点材料,有选择地用到道德与法治的复习教学中。
        老师要做发现有效时政热点的有心人,教师要给学生充分信任,让学生也做挖掘有效时政热点的用心人,在教师的引领下去,感知发现,寻找有价值的时政热点。在教学中,我通过时政笔记、课前五分钟演讲、观后感,时政热点知识竞赛等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对时政热点的关注度,培养学生关注时政热点的兴趣,拓宽学生关注时政热点的范围。如“中美贸易战问题”,“十年禁渔”,“高价口罩”,“任性外出”“冒名顶替上大学”等都成为学生关注点比较高的时政热点。
二  分析时政热点
        在找准时政热点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分析时政热点,分析时政热点,有利于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帮助他们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锻炼他们的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使课本理论知识,显得具体真实,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关注时政热点的兴趣,确定其主体地位,给他们平等参与的机会,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热点问题的分析、讨论、演讲、解说,通过我分析、我总结、我来讲等形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将时政热点与理论知识有机整合。避免知识的概念化、孤立化,解决学生会记不会用的问题。“高价口罩”学生能联系到“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违法行为,干扰正常的经济秩序”。“任性外出”学生能联系到“法律意识淡薄,没有正确行使权,缺乏社会责任感,违反规则,扰乱秩序,违背诚信,不尊重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健康权,缺乏公德意识,损害国家利益等等”。“十年禁渔”,能联系到“是保护资源的行为,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关于“打赢疫情保卫战”,学生联系课本知识“逆行者具有爱岗敬业,勇担责任,无私奉献,不怕牺牲得品质,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以人民的生命健康为重,不言代价与回报,实现人生价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会各界人士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关爱他人,乐于助人;中西医结合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雷神山火神山体现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华人华侨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中国是一个负责任,不推诿,不逃避,不依赖他人,积极主动承担责任的大国。我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抗疫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达到只要遇到时政热点,学生就有分析的欲望,能够分清对错,能够用课本的某一或某几个方面理论进行分析。
三   形成时政热点专题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开放性,充分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让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深度分析,通过发散思维,让学生从中得出相应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把握时政热点,与时俱进,就可以在考试中打开思路,提高解题速度,轻松愉悦的进行学习。
        初三学生对时政热点已经有足够能力进行剖析,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都是以近一年的时政热点作为载体来考查学生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中考复习的各种辅导书上的专题比较固定,不能涵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考查点。网上各地专题因各地考察题型、题量不同不实用,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共同找准时政热点,挖掘知识,将时政热点分类,通过热点找理论,通过理论析热点形成各种专题。2020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民生问题,降低社保费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民生问题,欠薪零容忍,六稳六保也是民生问题,只是侧重点稍有差异。在时政热点的帮助下,师生共同总结出民生问题、生态问题、改革开放、未成年人保护、基本经济制度、科技专题、文化专题等一些经常出现的专题。结合近一年人们关注点比较多的热点问题,制定一些比较新的,可能并不大的专题如抗疫专题、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故宫成网红、部分高校清退一批学生、顶替上大学等。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借助时政热点全覆盖,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
        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借助时政热点进行复习,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提高了学生关注热点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对国内国际形势的见解。增强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能力。
〖参考文献 〗  代瑾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热点”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与有效途径 2016年9月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杨志增 时事热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2019年第七期   《课程教育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