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陈娟
(霍邱县孟集镇大树小学 安徽 六安 237491)
摘 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目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本文就从写作兴趣、从读学写、写作结合两个方面来诠释小学作文教学的方式。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兴趣;从读学写、写作结合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这又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难点。本人多年来一直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不知所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究其原因存在以下几方面:1、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2、学生对写作文感到没有素材,觉得无内容可写,只好胡编乱写;3、平时缺乏对词汇的积累,语言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4、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5、缺乏想象力。6、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
针对以上问题,就如何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能力,谈谈本人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1]
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让学生在开心愉快的氛围下,十分有兴趣地学习,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是小学作文教学成功的前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让学生写熟悉的、有趣味的内容
老师在作文命题的时候题意要新,要开放,要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有东西可写,让学生感到有一种强烈表达个人情感的愿望,产生一种冲动要把自己想说的意思用文字表达出来。根据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谈谈游戏过程及其感受,讨论通过做游戏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能够用语言说出游戏的一二三,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就有兴趣了。
2、让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
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首先要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学困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给以肯定,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对写作文有一种成功的喜悦,以此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从“怕写”向“要写”、“喜欢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会写的目标。
3、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讲故事、读报活动,让学生上讲台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故事,或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
我们还可以随堂口头作文,老师创设情境,给学生一定构思空间,让学生口述自己作文,经常这样锻炼,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二、 其次要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1、从读学写,读写结合。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
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但这也需要我们老师们长期有目的地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是如何选材,如何把人物形象写得具体生动、把事物描写得生动活波,即对写人记事文章可以怎样谋篇布局。教师在教学中要持之以恒地把写作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2、适当摹仿,仿中求新。
我们不提倡抄袭,人云亦云——“依葫芦画瓢”。但是,积极的模仿,创造性的模仿,通过模仿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却是我们提倡的。这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好的方法。回忆我们小的时候学说话,学走路,学穿衣,一直到学写字,学骑车,学滑冰,有谁离开过模仿呢?模仿是人类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一个基本技能。因此,我们在学习作文时,不要怕人家说自己模仿,同学们买来那么多的作文选,读过那么多的课文、范文,完全可以大胆地模仿,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老师在指导仿写的同时也注意创新,适当摹仿,摹仿求新,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习作。
3、加强诵读,培养语感。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3]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他们根本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赖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名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4、读书笔记,常记不懈。
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报时所作的一些文字记录。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所以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做好读书笔记。具体的方法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之路是坎坷不平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在兴趣中作文,在快乐中成长。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2]、《论语?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3]、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作者简介:
陈娟(1981年7月—),女,汉族,安徽六安市人,本科, 汉语言文学专业,安徽省霍邱县孟集镇大树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