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应用于高校心理学教学的实践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刘一辉
[导读] 新时代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为高校心理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愈发广泛,其在教学中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刘一辉    
        西北政法大学
        摘要:新时代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为高校心理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愈发广泛,其在教学中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简而言之,将多媒体应用在高校心理学教学中,便是运用数字技术、互联网及投影仪进行生动授课,将晦涩难懂的理论教学变为声情并茂、图文并举的教学素材,降低教学难度、吸引学生关注,激发他们的热情。从而,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认知意识与专业水平的同步提升。在此,本文展开对多媒体应用于高校心理学教学中的实践策略探析。
        关键词:多媒体;高校;心理学;教学;实践
        引言:伴随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更加关注心理健康[1]。同时,这也对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心理学人才提出了心要求。为此,应促进高校心理学教改工作的纵深推进,使教师升级教育理念,让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化,丰富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体验,增强其综合素养,使他们具有职业适应力与现代化视野。这便需要加强对多媒体的应用,发挥其教学优势,让心理学教学与时俱进,发掘有益资源。在多媒体教学辅助下,促进大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与应用中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
        一、简析多媒体应用于高校心理学教学的意义
        构建健全、完善、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育人任务要求。为了加快落实“四个回归”,打造“一流”院校[2],需要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创新施教方式、提升教师的思想认识。立足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随着高校心理学教学方式与理念的革新,多媒体技术应用变得更加普及。同时,将多媒体引入专业课程的施教中,对教师而言也是一项重大考验。毕竟,其并非单纯的进行教学方式转换,更需要教师具备对教学资源的筛选、开发与信息化施教能力,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促进学生理解心理学的本质、获取理论知识,开阔自身视野。
        尤其是在当代社会中,人们生活与工作节奏的加快,大众接受与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易受到不良因素影响。同时,心理健康受关注程度的提升,心理疾病多发。这便应需要教师着眼于社会性视阈下,在促进学生完善自身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引入多元、真实、有代表性的案例,促进学生广泛思考、积极应用,使教学更具有效性与创新性。并且,多媒体在高校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既提升了课堂效率,有助于化解以往定式讲授教学的问题,消除学生的疲乏感、倦怠感,也将促进分层施教。譬如:教师可依据不同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差异性,制作更具针对性的微课件,促进心理学授课的“量体裁衣”。此外,可在课堂施教中,为学生播放短视频、音乐、音频及图片信息等,触发学生的多感官体验,使他们巩固基础知识、实现教学延伸。
        此外,多媒体教学能够打破时间、空间对课堂的局限性,促进混合式教学,充实教学内容、促进教学相长、密切师生关系,以便打造高效心理学课堂,提升施教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很多教师单一的追求课堂教学容量,运用多媒体提升教学进度。因忽视学生的课堂学习感受,导致本末倒置,实际授课效果难及预期。这便需要教师具有教学反思意识,广泛吸取经验,把握多媒体在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度”,尊重并关注班级学生的学习感受,使其起到良好的辅助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应用在高校心理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优化教学情境,提升教学效率
        数字经济的发展,助推高校教学改革迈向新的层次,使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呈现新的面貌。科学、合理的应用多媒体技术,需要教师优化自身的育人理念、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以便依据教学需求,自主制作与设计多媒体课件,适度加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毕竟,多媒体既有助于实现心理学教学的多边互动,也汇集了多重优势,能够给予学生更加生动、多样、直观的学习感受。譬如:教师在讲授“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相关知识时,可营造具体的教学情境,避免使心理学教学局限于教材中,降低心理防御机制这一重点知识内容的理解难度,提升教学效率。
        (二)调动学习热情,促进自主学习
        在高校的心理学教学中,有效应用多媒体有助于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并积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从而,增强大学生的自律意识,使其具有良好的专业认识,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因学生自身的成长环境、知识理解程度、专业学习进度等多有不同,致使班级学生学业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难以兼顾到每位学生,去关注他们的学习感受与情绪变化。这也会形成一定的教学弊端,导致部分学生认为心理学知识点繁杂、学习内容晦涩难懂。为此,教师应立足于“生本”理念下,促进对多媒体的应用,构建智慧课堂,上传多样性教学资料,使学生在课下展开个性化学习,并鼓励他们多与教师、同伴进行交流互动,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从而,培养大学生的进取心,使其主动充实自我见闻、形成知识积累意识。并且,这样更有助于突显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主体地位。
        (三)丰富学习体验,拉近师生距离
        依据心理学教学进度,在不同单元、板块知识的讲授中,应用多媒体进行生动教学,有助于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拉近两者距离。进而,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既应使其兼具知识性、趣味性,能够立足于大学生的视野下,使心理学教学与他们的理解水平、思维发展、学习兴趣等有机结合。同时,有助于自身掌握班级学情;而对于学生来说,在多媒体教学引导下,他们将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专业进修中去。使他们学习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了解不同心理学的演变与发展历史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


        (四)完成施教目标,实现信息教学
        随着社会对心理学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需求提升,我国很多高校开设了心理学专业,并且更加重视提升自身的人才培养水平。促进多媒体的有效应用,优化教学布局,实现动态调整,有助于使高校明确育人目标,积极主动的适应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与新模式为特征的新时期经济发展变化[3]。在心理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既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使其跟随教师的引导,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也将促进学生在光影结合、声像并举的教学中,形成信息素养,提升信息操作能力,使他们在具有良好专业水平的基础上,形成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与职业发展的必需技能。
        三、多媒体应用于高校心理学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结合教学内容,优化多媒体课件设计
        促进多媒体应用在高校心理学中的实践,需要教师把握其教学优势,依据教学难重点内容,用多媒体课件做施教创新突破,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价值。以往很多高校的心理学教学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机械性问题,其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中,仍采用知识讲授的方式促进学生理解,使其展开死记硬背。长此以往,便会导致学生产生困惑感,导致对心理学知识的混淆,虽然可能其能够在考试中获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在理解与知识体系的构建中却问题频出。因教学的科学性、前瞻性与体系性不足,导致无效教学问题。应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突破传统心理学教学的桎梏。依据教师的施教经验,对学情的分析,收集多样化教学素材,将其制成教学课件,将有效突出难重点知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并且,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社会化心理,在丰富多彩、生动多样的教学课件引导下,具有正确的三观、完善的人格与耐挫力,使心理学教学更具吸引力,与新时期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结合。
        (二)依据施教需求,促进学生的合作探究
        促进高校心理学教改工作持续推进,既需要教师具有生本意识,促进信息化教学,又应关注对创新教学理念的运用,满足学生的多样学习需求。心理学教学理论知识繁多,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为此,可通过对多媒体的应用,促进学生之间的同伴互助,使其思维在碰撞中擦出创新火花[4]、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譬如:在多媒体助益下,引入翻转课堂、任务驱动教学等新的模式。接着,教师可依据某一教学主题,如“如何化解新冠病人治愈后的心理问题?”、“校园暴力背后的心理主要有哪些?”及“如何帮助留守儿童克服患社交恐惧症?”等,将学生划为不同的合作小组,使其科学拆分学习任务,多渠道进行心理学相关资料的搜集,进行预习、完成学习任务或小课题的研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大学生的职业适应力与核心竞争力。在对多媒体的巧妙应用中,使学生们积极向学,进行合作探究。
        (三)实现个性引导,促进学生们的独立思考
        在高校的心理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还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引导,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使其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帮助他们展开职业发展规划。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使学生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更为精准的进行职业发展定位,让他们明晰个人发展目标。并且,应重视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例如:在《普通心理学》的“人际关系”教学中,可以多媒体播放马克思关于自然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论述,列举相应的示例,使理论讲授简便化,让学生理性、辩证的看待“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此外,为了形成教育特色,促进大学生能够迈向自身“最近发展区”,教师可依据对学生心理学综合学力、课堂表现等,将他们分为不同的层次,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使他们在课下进行学习回顾、促进学生的温故知新,使其具有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另外,教师还需密切关注国际新闻、社会动态,将其融入到心理学教学中,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使教学更加的丰富生动,提升教学时代性与创新性。
        (四)关注教学实践,推进理论与实践的整合
        部分高校心理学教学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离问题。为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可在多媒体的辅助下,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实践学习机会,使他们形成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与认知意识,使其运用先进的理念、指导自身的实践行为。例如:与当地的社区或中小学心理辅导站取得联系,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并可以将学生历次参与实践活动的经历制成影像素材,在教学中加以有效运用。此外,可以使学生在回顾自己作为实习心理咨询师期间的影音资料,分析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是否足够严谨、还存在怎样的问题。随着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愈发丰富,其对实践的认识也将更加深刻,可以多媒体辅助的方式,使其进行阶段性的自我总结。
四、结语
        综上,教育现代化进程提速,应促进多媒体与高校心理学教学的整合,丰富大学生的学习感受与课堂体验,促进混合式教学,助力他们的个性化学习与发展。进而,依托互联网这一巨大的“资源”宝库,使高校心理学教学教学更具时代性、实效性、创新性与科学性,让学生更好的汲取专业知识,不断完善自身的心理学知识体系。从而,立足于社会性视阈下,积极做好新时期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使心理学教学能够开拓创新、与时俱进[5]。
        
参考文献:
[1]马碧苑.多媒体应用于高校心理学教学的实践研究[J].智库时代,2019(4):22.
[2]陈玉军.探析高校心理学教育教学的多样化[J].现代交际,2019(10):15.
[3]任丽坤,刘艳红,杜丽花.高校心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9(1):2.
[4]尹靓.加强高校心理学教育的有效途径[J].才智,2019(3):5.
[5]蔡芬.社会性视角下高校心理学教育的创新发展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12):11.
刘一辉,女,汉,出生年月:1992.10,籍贯:河北,学历:硕士,职称:助教,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