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秀梅
港城实验幼儿园 江苏 南通 226500
【论文摘要】: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发展语言教育一直是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我根据自己幼教工作的经验并举例分析了一些看法最终得出了幼儿在语言活动中发展的效果。
【关键词】:幼儿、语言能力 、 讲述能力 、动手动脑能力 、仿编能力。
根据“指南”的有关精神,我认为要提高语言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把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从单向传授、灌输转到多层次、复杂的信息交换上来,变幼儿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思考,只有幼儿主动参与语言教育活动,才能更好的完成语言教育任务。
一、对学前幼儿文学教育活动所选的作品题材以学前幼儿熟悉的生活为主。
艺术和文学语言的启蒙教育以及审美情趣的萌发在确定作品内容时,首先,应为幼儿选折多种题材的作品,让沉淀在文学作品中的大量的间接经验与儿童发生相互作用。如含有哲学启蒙知识的《小马过河》,主要说明要亲自实践调查研究,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又如《谁的本领大》,主要说明每个人的优势都是相对的,各有各的长处。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主题和主要情节应取材与幼儿所熟悉的事物,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轶闻趣事、四季景色的变化、周围环境的特点等。
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基础
优美、生动、富有情趣、具有感染力的环境,是幼儿最喜欢的,容易接受的。活动应给予每个孩子说话的机会,教师应积极支持和引导,鼓励幼儿建立自信,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想法。工作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当我们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积极要求发言时有些教师有意或无意的让一些能力较好的幼儿回答,时间长了,就使相当一部分幼儿成了教师点名发言的被动“交往者”。如果能让每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或在很多孩子急着要说的时候可以采取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个孩子有说话的机会。通过相互交流不仅使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而且也可以使孩子们学会如何去聆听他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
三、通过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使幼儿获得丰富的语言经验。
设计与实施教育活动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儿童的语言经验,如果不掌握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设计和实施的活动有可能成为“无的放矢”的活动。例如组织幼儿进行情景谈话“点子大王”,让幼儿根据情景活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为那些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人献计献策。教师就需要观察了解幼儿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已积累的经验,是否能解决情景活动中所设计的问题。如:小白兔出门不小心忘记带钥匙怎么办“,孩子若在生活中积累了此类经验,才能组织适当的语言回答老师的问题。其次为孩子提供新的语言经验,应该是建立在原有的基础上,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这可以引发孩子较强烈的学习兴趣,对孩子具有一定的挑战。如:在”点子大王“活动中,老师引导孩子把为小动物出点子的过程,根据自己的想象编成一个故事,原有的经验和新的内容可以让孩子积极参与活动,通过学习,将这部分新的经验再次吸收转化为已获得的经验。
四、在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中,指导幼儿学习仿编文学作品。
仿编文学作品的过程也是一个再造或仿造的过程,先感知理解作品中的一句话或一段话的结构特点,然后凭借想象构思出新的内容,再借用原作品的结构,通过换一个词或换几个词,甚至换几个句子的方式完成仿编活动。例如《叫声》原文是:“我爱我的小鸭,小鸭怎样叫?呷呷呷,呷呷呷,小鸭这样叫。”换了一些词后,仿编成“我爱我的小鸡,小鸡怎样叫?叽叽叽,叽叽叽,小鸡这样叫。”或者是把“小鸭”换成“小狗”、“小猫”等其他动物,叫声则相应换成“汪汪汪”、“喵喵喵”。通过文学作品的仿编活动,老师要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造性的进行进行词语的搭配组合,表达丰富多彩的思想内容。
让幼儿从自己仿编的作品里体验到成功所带来的快乐,提高自信,增加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五、精心设计,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前提
在充分了解每个幼儿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把幼儿放在主体位置精心设计活动,幼儿才能主动参与活动。例如:我在设计欣赏诗《夏天》活动时,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都注意怎样充分的从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这一点来考虑,一开始我就给幼儿足够的时间来讲述夏天的一些特征,紧接着我不在让幼儿欣赏图片,让幼儿完整的欣赏散文诗两遍,让幼儿感受散文诗中的语言美,激发幼儿欣赏的兴趣,然后借助探索性和启发性的提问,以了解幼儿欣赏的水平。如:(1)假如让你听着这首散文诗,画一副美丽的画,你将画什么?(2)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话?为什么?然后我根据幼儿的回答给予重点,有针对的指导。一些能力强的幼儿能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和原因,能力弱的幼儿只能说出普通的话而且说不出原因。尽管如此我已经很满意,因为他们已经参与了活动。
六、在语言活动中,动手动脑,帮助幼儿体验、理解
只有让幼儿动手动脑,幼儿才能学到真知识,只有让幼儿直接体验,幼儿才能有所发现,任何知识都是在亲身体验和理解的基础上获得的。如:我在教故事《三只小熊》的教学中,为幼儿提供大型积木、冰淇淋盒子、餐具等,让幼儿自己寻找同伴,协商分配材料,讨论操作的方法,共同设计故事的场景,同时教师适当地提出问题:“小熊的家如何搭?”“床、桌子、椅子用什么材料制作?以及如何按故事的情节布置成一个活动场景等,幼儿在操作中自由交往、自由协调按自己的兴趣意愿进行布置。在操作中他们自言自语,完全置身于故事情境中,亲身体验了故事的人物情感,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和体验。
七、在看图讲述课中发展幼儿连贯的讲述能力。
活动中我经常带领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要求幼儿能根据图片的内容连贯的、完整的讲述与图片主题有关的情节,发展幼儿独自的语言能力。我在组织看图讲述《窗外的垃圾》这一课时,引导孩子观察每一张图片,讲述图片的内容,然后请幼儿把图片联系起来,编一个故事,编的时候让幼儿根据老师的要求、提示进行。
八、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中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
1、让孩子想说。根据幼儿好表扬,喜欢小礼物的特点,用鼓励的方式让幼儿产生想说的欲望。如:对于能积极发言的幼儿及时地以拥抱、送大拇指、鼓掌等方式给予肯定,针对个别性格内向的孩子进行个别交谈,一步一步地去引导,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从能站出来——能和老师或其他小朋友一起说——独立说——大声地说。
2、让孩子敢说。其实有些孩子他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因此,我们通过为幼儿提供多种表现自我的机会、说的机会,来逐步消除幼儿独立表现的恐惧,增强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如,开展“故事大王”、“自由交谈”等活动,让幼儿学会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学,用自己的语言来传达给周围的人,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倾听的习惯,提高了表达能力和自信。
3、让孩子会说。在孩子想说、敢说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引导孩子说好话,也就是把要说的话讲清楚、讲完整、讲生动。在角色游戏中鼓励幼儿积极地用自己的语言交流,从而获得发展。
实践表明,在语言教育中,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效果是显著的。现在我班的孩子对语言教育活动越来越感兴趣,爱听故事,爱念儿歌,爱讲故事,学会了自己学习,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中外交流》
3.《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
作者简介:石秀梅(1978.12-)女,汉,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幼儿园二级教师,本科,单位:港城实验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