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梅
崇州市职业教育培训中心 四川省崇州市 611230
摘要: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这样的背景下,得益于国家系列政策导向与支持,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变革在各类高校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实践势在必行,相关课题研究备受关注。基于此,本文对信息化技术在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为我国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创新提供相关的参考。
关键词:中职教育;旅游管理;信息技术
1、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教学模式一般是指在相关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创建比较稳妥的教学活动框架和程序,把这些教学活动程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动态模式。由此可知,教学理论的实践化、系统化和程序化就是教学模式重要组成部分。如今,高科技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被大范围应用,促使新的教学模式得到广泛实践和运用,在此基础上,信息化教学模式这种独特稳定的新型教学模式逐渐被人们接受和认可。信息化教学是以信息资源为重要核心、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框架,在教学过程中对设计和学习资源加以利用,以培养信息化人才为主要目标,以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为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保障。因此,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在信息化大时代的前提条件下,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应用中发展起来的。这种新型教育模式使传统教学中的角色发生转变,教师变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则由知识的接受者变为知识的构建者和实践者。
2、当前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实践中存在问题
2.1、教学资源配备不足
旅游管理信息化课程是硬件加软件共同实施的课程,对硬件和软件投入要求较高,既要求有高配置的电脑,又要求配置有酒店管理系统、旅行社管理系统、景区安全监控系统等软件。部分中职学校对旅游信息化教学的硬件投入不足,计算机配置低,有时还会用演示版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在旅游电子政务系统的实际操作中,由于主机空间问题,可能会导致一节课下来只能不停地安装软件系统,却没有专业人员对教学软件进行维护。
2.2、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薄弱
旅游信息化课程需要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旅游管理专业在很多中职学校并没有开设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所以学生缺乏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在教授旅游信息化课程的过程中,需要一些课时去讲授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导致了课时不够或者关键知识点无法讲透现象。旅游管理信息化课程对实践操作要求较高,而课时安排又少,学生很难在课堂时间内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只能通过课余时间自己学习。
2.3、课程定位不够准确
旅游管理信息化课程要求授课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但旅游管理专业的很多任课教师都是文科专业毕业,因此,授课难度较大,很多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主要讲授理论部分,根据教材内容通过讲授的方式开展教学。由于旅游信息化课程中的很多内容比较抽象,特别是操作部分,只通过讲授而没有进行实际操作根本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实践中使用信息化技术的有效策略
3.1、加强支撑保障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基于信息技术的旅游管理教学模式设计与重构,需要良好的软、硬件条件保障,提升师生参与体验,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效能。事实上,不少教师常常为自己比较满意的教学设计在实施中难以实现而苦恼,由于未有充分考虑实施环节相关影响因素,继而导致问题产生。
对此,教师要做到有的放矢,在因材施教的原则导向下,结合校办即有条件,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从而确保旅游管理教学系列活动的顺利实施。同时,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应深刻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必然趋势,了解其核心要义,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逐步加大该方面的建设投入,不断完善相关配套环境,积极导入先进科技及装备,以为基于信息技术的旅游管理教学模式创新提供物质保障。除此之外,教师作为教学主导,是基于信息技术旅游管理教学模式重构的关键,对其综合素质素养提出了更多要求。为此,中职学校应重点关注相应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多样化的培训教研活动,丰富他们的信息技术知识储备,共享有效实践经验,提高其综合服务能力,为基于于信息技术的旅游管理教学模式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3.2丰富教学内容及手段
第一,开发旅游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旅游管理学科本身是一个交叉型的新型学科,在传统的纸质教学之外应开发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利用互联网上国家高校教育资源库等旅游服务专业的教学资源加以整合、扩充,组建相关专业的教学资源数据链库,将其信息应用于电子教材、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的课件、教学录像以及现代化的模拟旅游实训室中,为课堂教学提供支撑。第二,信息化教学模式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结合自媒体平台的优势,通过这些先进技术和手段,使教学旅游服务专业的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实现虚拟实验和仿真课堂的实践环节。例如:《导游讲解》的课程中具体讲解“平遥古城”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平遥古城”各大景点做成视频来操作演示。教师可以边讲解理论知识边演示操作步骤,也指导学生或让学生自己动手。
3.3、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3.3.1、整合教学内容,做好课前准备
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旅游管理课程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转变教学理念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课程内容全方位整合与完善,拓宽教学空间的同时,为学生高效学习知识奠定基础。导游实务中,需要做好迎接准备、迎接服务、过程训解、送别服务以及后续的相关工作等内容,建立微信群、QQ群,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上传教育资源,为学生后续自主学习奠定基础,完善知识结构。
3.4.2、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引导
在每一项项目实践前,做好前期教学准备,结合教学内容常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发挥计算机、移动终端上网设备优势,更加全面的收集和整合学习资料,支持学生课前预习,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4、学习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3.4.1、收集资料,课前预习
在学生学习前,需要明确学习要求和内容,借助信息技术收集和整理资料,进行课前预习。将学生分为多干个小组,进行小组学习,收集资料,明确预习要求。如,游客来临前,导游应该做好哪些工作?给学生一周时间,通过小组形式进行深入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收集和分析资料,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制定合理措施予以解决。
3.4.2、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学习中,可以使用平板电脑、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等智能手段,在网上观看视频,针对学生等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综合分析和解答,学生可以借助微信和QQ寻求教师的帮助。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新时期旅游市场发展要求,应积极推动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转变教学理念依托于信息技术整合教育资源,结合旅游行业发展趋势,围绕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自主学习知识,养成良好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高桃银.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对策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