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云
杭州市滨江区月明幼儿园 310051
[摘要]主题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主要载体。在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热潮下,教师的主题审议能力再一次被推向高潮。本文从疫情下主题审议现存的问题出发,结合我园“课程叙事”的优势,利用现代化技术。通过三种不同的立场的叙事实施,促进教师主题前审议中自身的专业准准备、提升教师审议时的儿童立场、加强教师审议中的发展性教育观。从而让教师的主题前审议力从技术审议走向价值审议,为课程“园本化”打好专业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 云上叙事;主题审议
一、缘起疫情“云上叙事”
疫情给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带来了变化,其中包括工作形式的变化。虽然不能回校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但在疫情期间我们依然需要以不同是的形式开展工作,一是关注儿童的发展,二是关注自身的发展。那么,在不能正常开展园本培训及外出培训的情况下,我们如何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呢?疫情之下,各种网络教育咨询、应接不暇的学习平台、丰富多彩的活动素材,我们该如何选择和应用?怎样的内容和形式适合我们的教师?在实际研训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资源的多样性,造成研训焦点过于散乱。
疫情下的教育教学素材,各种学习平台都会大量上传各种资料和信息,面对这些信息,我们的老师会大量阅读和浏览,但只限于浏览。在实际的自主学习交流中,会发现大家的焦点过于散乱,实际组织学习和交流无法产生深入研训。
(二)途径的唯一性,造成研训形式过于单一。
疫情让我们的研训是能以线上的形式开展。平时,我们会以线下为主,线上辅助的形式开展。当线上成为唯一途径时。我们发现在研训形式上就会以“线上讲座”为主,形式过于单一。
(三)内容的单向性,造成研训过程缺乏操作性。
线上研训内容比较单向,多以倾听“讲座”、参与“话题探讨”为主。这样的内容在实际研训中基本以“学习记录”和“经验阐述”两种方式参与,其过程缺乏有载体的操作性。实施中显得尤为空洞和苍白。
基于以上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线上的研训需要做到“三个一”:一个主题,让研训有目标和方向;一个载体,让研训有操作平台;一个观念,让线上研训落实到儿童身上。
为此,疫情下,我园园本研训提出了“云上叙事”这个研训载体,通过教师的各种“叙事”,提升教师主题前审议的能力,为疫情后,幼儿回园开展主题活动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基于园本的概念界定
1. 叙事,是指对事件的一种记录。本文中的叙事是指“课程叙事”,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事件的记录,是教师使用叙事的方法看待教学事件、教学问题。本文中的课堂教学是指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教学事件是指主题实施前的教育事件。它具有真实性、及时性、情节性和反思性。
2. 云上,是指通过各种互联网APP进行沟通。
三、三种立场下的“云上叙事”研究策略
本文通过实践、思辨、再实践的方式,利用三种不同的叙事形式,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对前审议的意识,提升在主题前审议中的儿童观、教育观。
(一)基于他人立场的经验性叙事
1.对话叙事
对话叙事是教师围绕某个主题阐述自己已有的经验和信息。它是一种信息交流式的叙事。通过这类叙事让教师在开启主题前能有丰富的信息,为后续预设主题做好经验铺垫。以下是对话叙事在研究中的操作流程:
2.文本叙事
文本叙事是教师围绕某个主题用文字的形式进行叙事记录。它是一种记录性的叙事。通过这类叙事让教师对交流的信息进行学习性叙事。
(二)基于儿童立场的解读性叙事
1.图画叙事
图画叙事是教师在主题活动中对幼儿的表征语言——绘画、记录等进行解读,探寻这些图画所包含的学习行为及主题带给幼儿的支持。对幼儿的图画解读后进行叙事。通过这类叙事让教师在主题活动中能基于儿童的视角去调整优化主题教学活动。
案例一:主题活动“关于新冠病毒那些事”

2.图示叙事
图示叙事是教师在主题开启前对主题的预设进行资料、经验的收集,通过一张图记录收集的信息。根据图示进行主题核心及主题路径的叙事,图示叙事应用班级内班组成员之间叙事。以下是图示叙事的操作流程:
(三)基于自我立场的预设性叙事
预设性叙事主要叙述儿童的兴趣、儿童已有经验、儿童必备经历,以及主题的核心价值、主题资源及主题行径的线索。
1.路式叙事
路式叙事是依托主题核心对主题路径进行线索化,绘制一条主题脉络。教师根据这条路径进行主题预设脉络的叙事。路式叙事应用于年级组内叙事。以下是路式叙事的操作流程:
2.网式叙事
网式叙事是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对预设主题活动的调整及补充的叙事。在实施过程中对路式叙事中的一条路径进行补充,在活动中将路径补充为一张主题活动学案网。这里的学案是指促进儿童学习的方案。网式叙事就是将这张网进行具体叙事。
案例:主题活动“关于新冠病毒那些事”
四、“云上叙事”中的收获。
(一)一般判断力走向反思性判断力
在传统的主题前审议中,我们往往根据以往的主题实施情况进行活动的删减和增补,以此来判断这个主题的适宜性。这种根据现象直接进行结果判断的能力就是一般判断力。反思性的判断力是根据现场进行分析后,对分析的一个深度反思。两者的区别在于中间有一个分析的能力,而这个分析就是体现判断力的重要内容。经过专业分析的反思就能形成反思性的判断力。我们从三种不同形式的叙事中都能看出其中需要教师的专业分析。
(二)技术审议转向价值审议
技术审议指向的是对教学层面的反思,它仅审议教学活动本身。在传统的前审议时,我们往往会聚焦在单个集体活动是否适宜,忽略了主题的儿童本位,主题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本研究中的三种叙事形式中都能体现价值审议。
(三)被动审议转向主动建构
以“叙事”为载体,改变了主题前审议的被动状态。从一开始我们对教师审议认识的调查,以及教师审议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发现教师对主题活动审议的认识是一种被动完成的状态,是一种学校要求的审议,是制度的外在要求。将传统主题活动审议调整为课程叙事的评比,利用云上叙事评比、汇报等形式进行长线的审议,在这个长线的过程中教师在制度的框架下,需要主动建构课程叙,建构的过程就是一种主动审议的成长。
在现代化技术日益成熟的趋势下,利用各种软件,聚焦研修主题,开展有效的线上研训活动会成为今后研训的方向。我们在疫情中获得的经验为今后研训开启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