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成功案例剖析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韦婷婷
[导读]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积极的价值取向,是现代职业教育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和未来发展的主导形式。
        韦婷婷  
        广西机电技师学院     广西柳州      545005
        摘  要: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积极的价值取向,是现代职业教育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和未来发展的主导形式。文章列举技工院校教育中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成功案例,对其具体传承方式和内容进行了分析,以便更好的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的技术水平,将职业教育发展与“工匠精神”培育结合起来,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技工学校;工匠精神;案例剖析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耐心专注、爱岗敬业的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态度。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要求细节,追求完美,传授手艺的同时,也传递了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手工匠人所必须具备的特质。在新时代,职业教育的理论者和实践者们应如何深入把握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如何弘扬工匠精神?
一  技工院校传承和培养工匠精神的意义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技工院校要高度重视和推崇“工匠精神”的培育,在技工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是社会、企业的迫切所需。首先,作为培养技能人才摇篮的技工院校,更注重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养成,我们大力提倡“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培养优秀的高级工匠;其次,培养大国工匠,提倡工匠精神,要大力弘扬劳动光荣的理念,重视职业教育,创新教育体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再者,工匠精神落在个人层面,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其核心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当前,我国正处在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而只有对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形成共识,才能树匠心、育匠人,为推进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  技工学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成功案例
        职业教育承担着为企业输送基层劳动人才的光荣使命,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追求卓越的品质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创新精神的强弱。笔者所在的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为适应培养人才应面向产业结构调整的社会需求,将培养工匠精神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经过多年的摸索与经验总结,取得一定的效果。
(一)  大师工作室的建立,感受大匠风采
         邹火军大师工作室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广西批准建设的电气类技能大赛工作室,是我院以特色专业建设引领学院发展的成果。大师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了技术攻关、研发、带徒等作用,把邹火军大师工作的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耐心专注引入课堂,不但能为学生打造岗位学习榜样,更能让他们切身体会工匠对艺术那种一丝不苟、不断追求完美、严谨的工作作风,促进学生对专业的深入了解和认识。在大师工作室的影响下,培养造就出顾林、叶俊林、杨万叶、苏伟等一批具有高超技艺、精湛技能和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他们在学习阶段严谨认真、精益求精,工作后勤奋刻苦,不断进步,在自己的岗位上都创造了不朽业绩。
(二)  以赛促学、以赛代训新模式,培养精益求精工作态度
         职业教育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主要目标,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活动的改革.“以赛促学,以赛代训”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我院典型例子就是乔永荣老师指导学生庞淇文参加各种技能大赛,通过比赛,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而且锻炼了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在乔老师专心、专注、精确、极致、追求卓越的精神影响下,庞淇文已成长为一名熟练的维修电工技师,毕业工作后,大师精神一直伴随着他,他工作认真负责,勇于探索,技术过硬,多次代表单位参加职工技能大赛,并把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耐心专注、爱岗敬业的精神一直延续着。
(三)  校企合作,创造工匠精环境
        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

当前,技工院校都非常重视理论教育和实训结合,大部分技工院校都采用了“校中厂”和“厂中校”的教育模式,以我院汽车工程系为例,与上汽通用五菱合作建立的五菱柳机发动机生产性实训车间,通过校企之间建立生产实习合作模式,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的优质资源,建立稳定的实训实习基地,一方面弥补学校在实训设备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地和设备,帮助学校老师开展教学,实现互惠互利。校企合作的模式,为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便于学生在一段时期内,亲身体会一名技工工人应有的“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从而养成较好的专注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工匠精神”在学生身上得到传承发扬。
        
三  技工院校如何更好的传承和培养工匠精神
(一)  提高教师认识素养,树立工匠精神楷模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在教师教育工作中,要融入“以德育人,身正为范”“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的工匠精神。同时,要着力培养教师尽善尽美的工匠之心,要引导教师树立精益求精的教育理念。只有教师率先垂范,以“敬业”“精业”“奉献”的工匠精神标准要求自己,才能带动学生形成对工匠精神的认可。教师应以身作则,在言传身教中对学生渗透工匠精神,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并逐步养成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二) 优化专业课程,加强工匠精神教育
        为适应大国制造到大国智造、大国创造的发展模式转变,中职院校需要将工匠精神的养成融入到日常教学实践工作中,改善课程设置体系,突出职业特点,通过就业指导课、岗前培训课、主题班会、校园文化技能节等活动更多的宣扬工匠精神。例如技能竞赛,学生可以近距离地接触国内外的顶尖技术,从而发现不足,开阔视野,引发学生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经常性地举办校内技能竞赛活动,在活动中严格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重点考查学生的基本技巧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技能竞赛,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为各级技能大赛选拔人才。?
(三) 展现大匠风采,弘扬工匠精神
        工匠大师们精益求精、坚韧不拔,追求卓越、爱岗敬业的崇高品格和敬业精神,可以更好的鼓励和感染身边的学生。可以开展大师课堂、大师进校园等活动,通过大师们的现身说法和现场体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耐心专注、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需要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育人活动引导学生培养品格、意志,更需要通过专业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并且在具体、鲜活的职业技能岗位中不断体验、不断改进、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的发展关乎人才的培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工匠精神的助推作用下,职业教育才能迸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弘扬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扎根,推动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昊武.新知新觉: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N].人民日报,2020-04-20(9)
[2]向校荣. 质朴型工匠精神在技工学校中的传承[J].职业教育,2018.
[3]从蓉. 谈中职教育的“工匠精神”传承[J].教育现代化,2018.
[4] 黄君录.工匠精神的现代性转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
[5] 庄西真.倡导劳模工匠精神,引领劳动价值回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

【作者简介】姓名:韦婷婷   1984年8月  性别:女  民族:壮族   籍贯:广西省柳州市融安县   学历:本科  职称:讲师    从事的研究方向或工作领域:机械类基础课程,汽车营销服务类课程
课 题 名 称: 技工学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研究   编号:2019JGGY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