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及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途径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王玉刚
[导读] 本文就基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探讨,提出若干有针对性的建议。
        王玉刚
        新疆财经大学  830011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热潮悄然兴起,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很多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本文就基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探讨,提出若干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化发展,高等教育逐渐开始实现大众化,高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趋严重,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化开展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基于此,国家相关教育部门针对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就业问题提出了毕业生自主创业思想,并在政策方面给予高校毕业生一定的创业辅助,希望能够通过引导高校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逐步缓解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为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的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是基于当前社会主义人才强国战略而逐步提出的,是一种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教育理念,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阶段高度重视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高校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应该在保证自身专业知识教育质量的基础上,引进更为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对学生传授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让学生在逐步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技能的同时也能够养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思维和能力等,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因此,高校在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作为基本的教育内容,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参与一定的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为后期创业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简言之,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高校在教育实践中应该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对学生实施科学的指导,促使学生综合创业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推动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中真正取得创新创业方面的成功。
二、创新创业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
        (一)有利于转变学生就业观念
        对于有意向创业的学生来说,创新方向的确定和良好创业观念的形成往往比付出巨大的努力更为重要。成功学的创始人指出,世界上一切的成功都开始于最初个人观念的转变。因此对90后大学生实施创业教育,能够对学生的创业观念做出正确的指引,让他们在正确创新创业思想的指导下发现和探索正确的创新项目,进而促使学生在努力工作中可以进一步激发自身创新创业能力,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创造条件。
        (二)能够促使大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其自身就业能力的强化往往需要在实践操作中完成,但是我国传统的就业创业指导一般将教学重点放置到理论讲解方面,对学生就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忽视。⑴而高校适当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并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对自身各项能力加以培养,促使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得到不断强化和提升,为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形成创造条件,为学生自身就业能力和创业竞争力的强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领域加以拓展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创业教育实质上代表了一种最高层次的就业教育。高校在教育实践中积极向学生推行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对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领域加以拓展,促使高校就业教育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还要求就业指导教师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对学生实施特定的就业指导服务,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思想,促使学生未来健康成长。


        (四)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来说,其综合素质是决定就业和创业能力的重要因素,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强化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可以为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提供相应的保障。在人才竞争中,综合素质必然会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人才竞争要素。高校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前提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其作用不仅仅在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还能够借助引导学生创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现状,为社会就业矛盾的解决奠定基础。
三、基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措施
        (一)借助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强化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一般而言,高校所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往往会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活动。在此教学模式中,理论教学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只有保证理论教学的质量才能够为实践教学做出正确的指引,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创新创业教学实践活动则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通过开展适当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进而在科学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提升自身知识应用能力和创业实践能力,为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⑵最后,高校要想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未来社会生活提供坚实的保障,还应该联合社会相关企业组织学生参与一定的社会创业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真正完成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为学生良好学习成效的获取以及综合创业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促使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创业实战能力得到逐步的提升。
        (二)以良好的师资队伍建设奠定创新创业教育基础
        良好的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也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化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具体操作方面,高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与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让教师到企业中深刻的体验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进而在增强自身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对学生实施科学的指导。⑶同时,高校为了提升自身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也应该在学校内部设置相应的激励机制,从职位晋升、薪酬激励以及精神激励等方面鼓励教师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育实践中,在提升教学实效的同时为学生实施科学的指导,促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此外,高校也可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到学校中开展相应的知识讲座,与学生分享成功创业经验,为学生未来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做出正确的指引,为学生毕业后成功创业提供坚实的保障。
        (三)通过良好校园文化的构建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也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学习,才能够接受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在外部环境的催化下逐步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促使自身创新创业教育得到相应的培养。高校应该注意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让学生在校园中能够受到一定的影响进而逐步提升自身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化开展创造条件。
(四)在社会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高校创新创业活动的优化开展离不开社会相关部门的支持,甚至对于部分高校来说,社会相关部门的支持才是其创新创业教育得以取得成功的关键。⑷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社会支持的重视,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加强与政府的合作和社会相关企业的联合,在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下构建创新教育实践基地,为创新创业活动的优化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促使学生能够在学校、政府和企业的三方合作下接受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逐步提升自身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未来取得创业的成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义玲,蒋肖波.高教园区内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与创新[J].经营与管理,2015(6).
[2]郭莉,王菡,王栩楠.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