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史思齐 杨结
[导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革命文化是经过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有很强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功能。
        史思齐   杨结
        湖南 品药品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1
        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革命文化是经过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有很强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功能。然而,高职院校普遍“重理工轻文史”,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许多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技术技能,但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缺乏兴趣,不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因此,在高职院校教学中,要对爱国主义文化进行选择运用,有很大价值。用理论和行动告诉我们一定要选好用好爱国主义文化,特别要弘扬区域革命爱国精神,用革命精神“铸魂育人”。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法
引言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将爱国主义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工作,对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稳定发展,培育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们要积极探索各种方式和路径,构筑爱国主义教育强大合力,推动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开展。
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大意义
        (一)新时代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更是我国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精神,它写满了中华民族的光辉故事,更激励每一位中国人笃实前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每一位高职学生作为历史的继承人、社会的接班者都应有爱国主义情怀。
        (二)新时代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指出教育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任务在开展。这就给高职院校的育人道路指明了方向: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今年中央制定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对我们努力的方向、目标提供了理论支撑,对于引导全体教师和学子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十分重要的。
        (三)新时代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性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有文化、有能力、有道德的爱国主义青年是高职院校的任务。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高校特别是基数庞大的高职院校只有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才能更好传递“工匠精神”,才能培养出新时代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学习宣传区域红色革命文化的技术元素不充分
        由于当前高职学生的成长与微信、微博、微视频、抖音等各种多媒体相伴,对高科技产品更加有兴趣,所以在区域红色革命文化教学过程中要增加技术元素,如在课件制作上要更多的采用图片、视频等形象直观的科技产品,以适应学生发展需要。在传递信息上要善于引区域红色资源,用更加直接、丰富、多元、灵活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以便学生能够迅速抓住区域红色革命文化的重点和关键点,以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和范围为基础开展学习。这需要老师学会运用多种媒体,要与时俱进站在时代前沿,不断学习新的语言,适应学生的快节奏、高密度等。但从我们调查看,现阶段高职院校的许多教师,对于新型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能,接受能力较弱,外加红色革命文化信息化制作不足、信息化培训活动不足,缺少区域红色革命文化教学的技术元素,影响实效。
        (二)区域文化课堂教学方式较单一
        目前,高校对区域文化有一定的宣传,但缺乏立体的形象的多元的宣传网络构建,相关教学活动显示单一表面化,缺乏深层次、长期的系统的教学体系和制度构建,与红色革命文化宣传好的高校相比,在文化底蕴和理论水平方面差距较大,学生感触和体会不深。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法
        (一)利用“引路人”的作用,凸显教师榜样的价值
        学校教育中,老师是学生的第一接触人。在老师队伍里流传着一句笑言“学生是其老师的复制粘贴”。这句话不仅说明在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老师的作用,更是对老师“引路人”身份的最好诠释。所以这要求老师同志必须真正有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汲取养分、丰富思想。高校要建设一支自身理论素质过硬,明确榜样力量和榜样身份的老师队伍。我们相信榜样的巨大力量是难以想象的,在爱国主义和人格塑造的培养中,学生需要榜样的激励。只有真正建成这样一支老师教师“榜样”队伍,方能切实加强高职院校的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只有这样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生活中真正引导学生爱国主义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开展校园文化爱国主义建设工作,利用环境渗透。俗话说:“蓬生麻蒿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环境是高职院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环境也对学生的爱国主义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要利用环境,开展校园文化爱国主义建设工作,在校园环境中渗透传统文化。首先高职院校要营造富有优秀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氛围,通过装饰校园环境、布置校园景点等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可利用报刊栏、宣传栏以及各种雕塑等传递优秀传统文化。如开设校园宣传栏《古代名人》板块,每周固定更换,能够让学生在校园中随时随地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其次,高职院校要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学科教学相结合,挖掘专业课程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在高职院校很多专业课教师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与自己无关。高职院校必须从制度上与培训工作上强调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责任,引导教师自身职责,在专业教学工作中找到专业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契合点,“润物细无声”中实现爱国主义教育。

如药品管理专业教师可在开展旅游教育中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作为药品导购员如何正确待人接物;如如何培养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豪感等。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校园文化的特色
        在理论学习方面,应适应“00”后大学生群体思想特点,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渗透到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坚持文化自信、传承红色基因,明确目标任务,创建爱国主义宣传网站、开通爱国主义宣传公众号,依托校园网、校报等宣传舆论阵地,通过网络平台和新媒体等多种途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开发经典艺术网络教育资源,开辟爱国主义文化传播平台。建设“经典艺术教育数据库”,建设经典艺术教育教学网络平台,形成“线上+线下”学习模式,学生可自主在线选择自己喜欢的爱国主义文化作品,更加主动地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在实践学习方面,可以定期参观爱国主义基地,激发高职学生的爱国热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在每年“七一”、国庆等重大节日时,组织学生积极分子参观爱国主义基地,也是培养学生积极分子爱国主义情怀的一种途径。看实物、看照片、听讲解,重温历史,让学生切身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接收革命精神的涤荡和冲刷,会使学生积极分子牢记党的宗旨,坚定信念跟党走,把爱国之志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高职院校要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校园氛围。组织开展爱国主义红色教育,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弘扬礼敬文化、诚信文化、爱国文化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准对接。定期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强化传统文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加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同时,深化传统节日实践活动,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价值观念,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以传统民俗节日、重要纪念日以及重大节庆日为契机,通过包饺子、包荷叶粽、制作香囊、新年贺卡等方式,丰富春节、端午、重阳、清明、元宵、中秋等传统节日内涵,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价值,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形态”向“生活形态”的回归,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深厚情感,进而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
        (三)丰富高职课程内容,利用先进理念的优势
        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修为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供应了强大的理论依据。支撑力量对填充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内容,强调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等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一是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天”有意志,人的行为是天意的体现。它所表达的意义不仅在于抽象的宇宙观念,更注重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这种理念有助于协助高职院校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二是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的表达,将个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利益相结合。同时强调,当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发生冲突与矛盾时,个人要无条件服从国家、集体的利益。剖析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爱国思想,增强其集体荣誉感。三是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强调为人要诚实守信用,这是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也是增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根基。
        采用和谐教学理念可以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将和谐理念引入爱国主义理论课教学中,并不断的优化、调整和提升,对推动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学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实现高职院校爱国主义和谐教学,需要明确师生角色定位与实现师生之间的和谐,重构教学组织形式以实现教与学之间的和谐;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以实现知与行之间的和谐;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以实现考与评之间的和谐;还要积极融入人文素质教育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谐。
        (四)强化职业道德素养,展现教育阵地的作用
        充分发挥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的堡垒作用,以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的形式弘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性格心理特征开展红色经典艺术教育活动,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强烈爱国情感、高尚道德情操、专业知识能力的综合型人才。用爱国主义艺术作品中所展现的革命英雄的顽强拼搏的道德精神和追求,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养成。
        高职院校必须加大爱国主义教育力度,而且应当尽可能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以更为科学有效的方式培养爱国主义素质良好的传统文化继承者,为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推进提供可靠动力。
参考文献
[1]朱翌炜.当代高职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路径研究[J].国际公关,2019(07):42-43.
[2]李肖敏.论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7):3-5.
[3]朱媛.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J].山西青年,2019(13):159.
[4]耿春霞.高职院校学生活动文化建设的“思”与“行”[J].江苏教育研究,2019(18):7-10.
[5]黄鋆,龙广富,叶婷.国防意识培养促进高职院校爱国主义工作的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2):10-13.
[6]覃靓.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9(17):180-181.
[7]葛威.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育探析[J].装备制造与教育,2019,33(02):16-18.
[8]焦娜.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05):115-116.
[9]叶汉琪,张欣欣.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优化策略构建[J].福建茶叶,2019,41(05):157.
[10]苏桂娟.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途径探索[J].青年与社会,2019(14):170-171.
[11]郑欣.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以南京市仙林大学城为例[J].经营与管理,2019(05):157-160.
[12]薛华,胡爱明.高职院校新时代爱国主义实践教育研究——以国家纪念日、传统节庆日为研究视角[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04):55-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