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利
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4
教师是立教之本,党员教师则更是兴教之源。《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十二条提出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工作。科学、完备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能使整个教师党员的发展与管理自始至终处于有效的监控之下,确保教师队伍建设各环节有机衔接及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学院整体目标的实现。数理统计的方法的运用,确保了评价的科学性 ,增加了活动的可操作性和结果的实用性,有效避免教师抵触情绪的产生,加之完善、顺畅的信息反馈系统,教师能从中获取信息,不断完善自己,发挥教师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确保教师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警察类高职院校的党员教师具有三重的身份,既教师、警察、党员。从教师党员的发展和管理上来看,在构建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时,除了参考一般院校教师党员的监控和评价体系外,还要考虑“警”字特色,将涉警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中,在确保教师党员党性前提下提高教师党员的警察素养。从专业人才培养上,教师党员的全面发展,更有助于教师示范引领作用的实现,有助于为行业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警察类高职院校党员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选取、体系建立等方面,都应以相关理论为支撑,同时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2、全面与重点相结合原则。教师党员的发展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在指标体系构建、评价等方面必须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既考虑指标全面性,又要突出重点指标的作用,使评价指标反映较多信息。
3、可操作性原则。教师党员的评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指标内涵要清晰,收集信息方便,方法容易掌握,评价误差较小,既能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又能使指标体系达到简单、经济、实用。
4、公平、公开、公正相结合。构建高校教师党员考核评价体系应贯穿于高校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的始终,在考评工作中,应尽可能保证被考核对象的起点公平、过程公平与结果公平。 为鼓励教师党员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防止因个别人的不良行为而影响党员队伍建设及管理,可选用关键事件法对部分重要测评指标设置扣分标准,以确保考核效果的公正性。
二、警察类高职院校党员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步骤、
由于影响教师党员发展的因素太多,在评价指标选取时,采取如下步骤:
首先,做定性选择,既从外延上明确究竟哪些因素属于考虑范围。可以分三个层次:最高层次是由重要监控内容组成的一级指标,中间层次是对一级指标的内容进行分解,并按照逻辑关系列出的二级指标。最后一个层次是工作中涉及的各个环节相对应的详细内容即三级指标。
其次,定量选择。为了使指标体系既全面、完整反映评价对象的全貌,又避免指标过多,影响评价结果,在定性选取指标之后,要运用一些数理统计的方法,根据指标间的定量关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作为指标体系的构成要素。
三、警察类高职院校党员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1、监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对党员教师的监控与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套指标体系共设置了 5 个一级指标,15 个二级指标,以业务能力为例设计了 10 个三级指标,其他二级指标也可根据,具体工作设计相应的三级指标。这些指标基本上涵盖了警察类高职院校教师党员监控评价的全部内容,能综合反映教师党员水平的高低。
2、监控评价指标体系构成指标及解释(见表格)
四、构建警察类高职院校党员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方法
先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础上,首先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然后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最后通过一致性检验,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系数。 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评价法进行综合分析。在模糊环境下,根据模糊数学的原理,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并将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定量化,运用数学变换,对事物作出综合判断。
五、评价结果的运用
评价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评价结果分析找出发展瓶颈,以此调整培养目标、培养途径、评价体系等,更好地组织教师党员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教育。如能将评价结果运用到常规考核中,挖掘优秀人才并进行必要的奖励和激励,以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