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运
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0
摘要:旅游业作为现代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其发展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持续关注和大力支持。随着我国经济蓬勃发展,我们正步入全民旅游时代。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给相关地区带来了诸多的经济效益。然而,旅游产业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负面问题。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以生态环境为基础又可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而旅游产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又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因此,认识并协调好财政投资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财政投资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财政投资;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引言
当前,要抓住财政投资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好转的有利时机,实现旅游产业战略支柱的发展目标,推动区域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保持和巩固生态环境建设向好趋势,努力探索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1、提高财政投资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第一,在中国乡村旅游开发实践中,地方政府的做法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若政府在旅游开发初期支持意愿不强,在实际行动中也不投入实体资源或者予以政策引领,则会降低投资企业对政府开发信念的判断值,使投资企业产生投资该乡村旅游开发项目会遭受损失的信念,从而导致招商引资失败。相反,只要地方政府在乡村旅游开发初期能够给投资企业释放出强烈的开发意愿信号,并给予相应的资源倾斜,则会促使企业产生投资获益的信念,从而对乡村旅游开发引资率的提升有正向激励作用。第二,企业的投资预期收益与其对政府开发信念的判断成正相关。投资企业会根据政府在招商引资阶段的行为不断修正对政府的判断,这个判断是乡村旅游开发能否获得企业投资的关键。具体地,地方政府的先期投资建设等行为能够向投资企业传达有利的信息,提高投资企业对政府开发的信心。因此,在企业投资决策过程中,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越大,投资企业在经济利益的主导下参与乡村旅游项目投资的意愿越高。第三,中国乡村旅游开发难以得到外部资本市场青睐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外部资本总量不足或资本市场不活跃,而在于外部资本对乡村旅游开发进行投资决策过程中地方政府的实际支持不够。只有当地方政府能够配置一定规模的实质资源,或提出具有显著符号性作用的制度举措,向投资企业传达出明确的支持性信息时,投资企业才会受到“获益”的激励,做出投资乡村旅游的决策。因此,增加投资企业对政府开发信念的认知,促使投资企业获得投资决策的激励。
2、财政投资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2.1财政投资对区域旅游经济的积极影响
经济学理论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信息是均质的,即参与市场行为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获得相应的信息,实现最大化理性交易。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参与教育的双方之间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性,这就会造成信息的不对称,不利于交易的达成和实现,最终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在旅游业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性的存在,我国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同样会遇到各种问题,由于参与旅游业发展的各方之间信息不对称,很多信息实现在旅游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完全一致,这就会造成旅游业发展的滞后,相应地旅游市场的秩序就不能得到有效地保证,从而引发一系列破坏市场的行为。而通过财政政策的实施,能够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降低旅游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现象,提高参与者之间信息的平等性,保障旅游市场各项活动能够有序进行。如通过财政政策对于旅游市场进规范,能够起到较好规范作用,旅游企业的行为也会受到监督,相应地旅游市场的环境会得到不断净化,在政府的监督和引导下,消费者更愿意到旅游地进行旅游。
2.2财政投资对区域旅游经济的消极影响
(1)补贴不当对市场公平竞争的破坏。有些政府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对财政投资政策的后果缺少相应的判断,采取一些对旅游企业过度补贴的政策,或者将旅游业交给一些国有企业等,这种过度的补贴往往会造成旅游市场的严重破坏,造成当期区域旅游市场的垄断行为,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特征,同时也降低了旅游企业的竞争力。(2)诱发寻租行为。从经济学理论来看,政府对于市场的干预行为,往往会诱发一些寻租行为,由于政府对旅游市场的财政政策实施,哪些企业能够享受这些财政政策,能够享受多长时间,这些政策的判断,往往受到参与政策执行官员主观意志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的空间,会成为寻租的空间,从而造成优惠政策落地效果,被一部分官员所获得,大大降低了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
3、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财政投资建议
3.1加强财政方面的监督工作
第一,加强与旅游业有关的日常活动的监督工作,对预算进行有效和及时的约束。这些日常活动包含财政预算中可能涉及费用的确认和执行、预算费用的编制、资金的划拨和审查评估,以及其他重要的事项等。第二,对专项环节实施监督。作为日常活动监督过程的有效补充,专项监督可以对整个政策制定过程予以健全,推动法制建设的发展和完善。这些活动的类型有:对于特定旅游项目开展的征收资金工作、旅游景区相关联的公共服务设施、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等。第三,对个案进行检查和监督。其中:群众举报的案件、根据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中挖掘的线索调查的案件均是其中的代表。对于这些个案,我们应当在监督检查之后,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依照法律规定严格进行处理。
3.2用乡村旅游项目引导支农资金流向,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
首先,增强公共财政对乡村旅游的支持力度,促进以乡村旅游项目为载体的支农资金平台的建立,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然后,捆绑使用不同类型的支农资金,充分利用支旅惠农相关的公共财政资金;其次,充分调动国家相关政策,如环境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等政策,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最后,对于取得良好效果的乡村旅游项目,树立典型示范效应,采取激励措施,从财政政策角度进行支持。
3.3充分考虑乡村的旅游发展状况,详细部署新农村的整体规划安排
乡村旅游发展具有非农产业的属性,能够给乡村组织带来税收收入。同时,作为一种公共产品,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该行业也需要国家公共财政政策的鼎力支持。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发挥各级党委和党政府的模范带头和引领作用,树立统筹规划促发展的理念,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合理布局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鼓励农业、财政等部门与旅游部门加强合作,适当调整公共财政政策,打造公共财政支持区域,全面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稳步推进,向好态势明显,但基础仍需进一步强化、夯实,特别是财政投资,要把握大局,瞄准战略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增强创新驱动动能,优化产业结构。
参考文献
[1]张莞.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9.
[2]韩英英.县域经济视角下本溪县休闲旅游发展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9.
[3]刘诗君.官员特征与区域旅游经济:来自我国西南地区的经验证据[D].厦门大学,2019.
[4]樊玲玲.中国旅游城市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华侨大学,2019.
[5]李曼.湖北省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