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八大政策建议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张立文
[导读] 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历史原因和薄弱的经济基础以及相对滞后的教育事业等原因,西藏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和各项主要指标与全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仍然存在诸多发展短板和困难。
        张立文
        西藏自治区内地西藏班(校)管理中心  西藏自治区  850000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在全区职业教育战线同仁的共同努力,西藏现代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形成了以中职教育为基础、高职高专为重点、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区内办学和区外办学并举、区内外职业教育优势互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目前,全区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1所,在校生22817人,专任教师1754人;高等职业院校1所,在校生4914人,教职工368人。在内地12个省(市)33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举办了内地西藏中职班,在校生3671人。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历史原因和薄弱的经济基础以及相对滞后的教育事业等原因,西藏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和各项主要指标与全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仍然存在诸多发展短板和困难。
        一、优化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比例结构
        要巩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根据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新建、改扩建一批有特色、标准化的中等职业学校,力争基本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计划重点向中等职业教育倾斜,逐年扩大中职招生规模,基本实现普职协调发展的目标。加强学历教育、技术推广、脱贫攻坚、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继续教育,实现职业技术教育全覆盖。继续推进县级职教中心转型发展,年职业技能培训达3万人次以上,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左右。
        二、改进调整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专业结构
        主动适应我区支柱、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优化全区技能型人才培养结构,加大调研工作力度,摸清底数,统筹考虑,按照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意见,重点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的品牌特色专业,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到“十四五”初期,基本完成新一轮专业设置和调整改革,学校特色优势专业集中度显著提高,力争基本实现“职业技术学校国家目录规定课程开出率100%”的目标。
        三、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
        结合我区特色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对人才的需求,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认真落实各市(地)教育附加费投入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的规定,形成长效机制。继续实施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项目。以每个市(地)重点建设1所标准化中职学校为突破口,完善配套现有11所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设施。根据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新建、改扩建一批有特色、标准化的中等职业学校。继续推进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后示范建设工作。完善全区职业院校20个实训室功能建设和10个自治区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使其尽快达标。


        四、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
        将信息化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以“互联网+职业教育”为引领,加快“三通两平台”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共享。要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探索“三个课堂”、创客教育、慕课等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师信息化专业水平和学生信息化素养。
        五、建立职业教育区域合作和对口支援机制
        紧抓职业教育东西协作、教育组团式援藏和中国职教学会牵头组织的援助西藏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契机,继续推进中东部7个职教集团和13所民办本科院校对口支援7市(地)中职学校各项工作。继续办好内地西藏中职班,适当调整办班学校,完善专业设置。积极协调内地高职院校招收西藏中职毕业生,拓宽对口高职升学通道,依托内地职教资源加大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积极与教育部、内地西藏中职班办班省(市)协调,出台制订相应政策,鼓励内地西藏中职班学生毕业后在当地实习实训和就业创业。
        六、强化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重点加强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素质的新型服务人才。深化文化艺术类职业教育改革,重点培养优秀民族文化创意人才,传承创新民族文化和民族工艺。发挥职业教育服务社区的重要作用,推动职业院校培养面向基层的高素质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者,积极开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以农牧、旅游类职业院校为主体,组建农牧、旅游等现代服务职教集团。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针对初高中毕业生和广大青壮年农牧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多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的能力。
        七、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制度
        依托区内外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基地,探索职业教育师资定向培养制度和“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培养模式。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师德建设,增强教师从事职业教育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完善职教教师资格标准、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推行分类单独考核评审制度。按照实际办学规模和职教特点重新核定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制订引进补充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聘请民族技艺大师、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兼职教师的办法。力争到2020年,职教双师型和技能型专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0%以上。
        八、健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体系
        建立健全自治区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加大培训工作力度,提高其理论和实践水平,稳步推进诊改各项工作。探索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实现专业与岗位对接,强化学历、学位和职业资格衔接。建立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梯度衔接,基本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系统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逐步扩大职业院校的自主招生权和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形成多种方式、多次选择的衔接机制和路径,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简介:张立文,男,1980年3月出生,河北邱县人,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大学讲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