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艳华 文华 苏桂明
(广西城市建设学校 桂林市 541004)
摘要:鉴于课程体系建设使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合理构建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群,本文阐述了“1平台+3模块+扩展互选方向”课程体系的构成及内涵,并在理解专业群、专业群建设特征等基础上,提出了基于“1平台+3模块+扩展互选方向”课程体系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群建设途径,为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群建设服务。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前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中提出,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多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很多高职院校在专业群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可见,专业群建设成为高职院校能否快速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2008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文中提出,加强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和示范专业点建设。要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的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优先支持在工学结合等方面优势突出的专业点。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已经建设成了国家重点专业和示范特色专业。近几年,在重点专业、示范专业的光环下,很多中职学校开始探索实践依托重点专业、示范特色专业、核心专业,进行专业群建设,实现“教育教学融为一体,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与共享、培育核心教学团队、教学管理高效运行”的有效途径。
广西教育厅2018年6月发布了《自治区教育厅关于组织申报广西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研究基地的通知》,全面拉开了广西区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的序幕。依托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广西城市建设学校龙头专业、广西区示范特色专业),探索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群建设,构建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群建设的首要任务。
一、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群建设
1.建设思路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是关系民生民计的重点行业。其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容量大。加快建筑业的发展,对于提高投资效益、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在深入分析建筑行业和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围绕区域产业带和产业集群,结合广西城市建设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定位,立足于建筑工程专业部的办学实际出发,以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为核心专业,整合建筑工程施工、建筑装饰、工程测量等三个专业,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中高职衔接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群。
2.建设基础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原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开办于1998年,2006年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估认定为自治区级示范专业;2009年通过示范专业复评再次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估认定为自治区级示范专业;2010年更名为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桂教职成[2010]63号《关于公布中等职业学校新旧专业衔接过渡认定结果的通知》)。
建筑装饰专业是我校1990年申报开设的专业,1999年正式开始招生。顺应建筑装饰行业发展趋势,我校建筑装饰专业的发展已具有一定基础,积极开展校企定向培养,参加社会实践等,是广西区建筑行业特色鲜明的优势专业,也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
工程测量专业是学校2018年申报开设的专业,2018年招生开班,为学校新生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
建筑设备专业是学校2005年申报开设的专业,2005年招生开班,2017立项为广西区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通过验收并获得优秀,自2018年以来招生人数递增,专业实训基地资产值为学校所有专业实训资产值中最高的。也是技能比赛最多的专业。
经过多年的办学积淀和建设发展,2018年,建筑工程施工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通过验收,并获得优秀。为更好的发挥示范专业的带头作用,以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设模式带动相关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3.围绕建筑产业链,建设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群
学校坚持以专业链对接产业链,适应建筑行业生产一线对技术与管理人才的需要,重点发展建筑类专业,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优势的基础上,向上游拓展到工程测量专业,向下游延伸到建筑装饰专业。学校构建了围绕建筑产业链的专业链,基本形成了适应建筑行业发展的以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为核心专业、建筑装饰、建筑设备、工程测量专业为支撑专业的专业群,覆盖了建筑产业的主要领域,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群。并以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为龙头专业,带动建筑装饰、工程测量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形成相互协调、资源共享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群。
二、构建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专业群岗位互通性的特点,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群“校企对接、三段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实现岗位对接化、项目化培养。
图1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群“校企对接、三段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专业知识学习阶段,专业知识与岗位标准相结合。学生通过基础学习领域和专业学习领域的学习,通过学校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与校内实训基地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职业能力。第二阶段为岗位技能培养阶段,岗位技能与职业资格相结合,通过综合训练,使学生按照项目把第一阶段所学单点知识和技能串接起来,建立有效联系,整体把握应用;同时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赛训合一”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并获取与职业能力相匹配的职业资格证书,为顶岗实习“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阶段为校外顶岗实习阶段,顶岗实习与就业岗位相结合,在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内“双师”素质的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指导下,把校内学习与校外企业工作岗位锻炼相结合,把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把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学生通过实践而具备岗位基本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
三、结束语
中职教育与建筑行业产业发展的契合点在于专业建设,职业教育办出特色的关键也在于专业建设。以专业群建设统筹群内各专业的内涵建设,是建设高水平专业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专业群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群内涵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首要任务,探索构建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专业群建设人才培养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 2007.
[2]曾敏.海南省中职学校旅游专业“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硕士论文,2013.
[3]杨美佳.大吉林省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研究[M].硕士论文,2015(6).
[4]吴书安.王欣.高职院校工科专业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扬州职业大学土建类专业群建设为例[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3(17).
[5]陈勇烽.高职交通土建专业群建设研究[J].福建建材,2018,(03).
[6]段标.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群建设的思考[J].专业建设,2017,(07).
[7]张小菊,张玉松.探索专业群建设,强化人才培养特色——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群建设的尝试[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