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光
(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云南 昆明 650111 )
摘要:职业教育+精准服务是完成在扶贫过程中扶智的重要基础和途径,也必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展开。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就是针对扶贫对象采取精准的职业教育来促进精准扶贫,有针对性实现扶贫与扶智相协调,是培养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精准扶贫中职业教育的重点要放在扶贫对象作为贫困人员就业岗前技术培训,使贫困人员就业培训成为扶贫对象致富的内生动力,实现脱贫致富,这也是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实现的根本目的。职业教育可以通过对精准扶贫对象产业发展需求的研究和定位,直接提供较为符合扶贫对象精准需求的职业教育培训服务。要根据不同地方产业发展对技术的需求的不同,来定位和发展职业教育,为扶贫对象提供精准的职业教育服务。新时代精准扶贫中精准职业教育在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指导下有新的要求,需要在政府的指导和主导下,以地方政府为主、多方协同参与到精准扶贫的职业教育开展之中,建立和完善精准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中国特色扶贫发展增强可持续性的力量,为世界扶贫事业贡献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
关键词:职业教育;扶贫创新;体系研究
引言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是以职业教育为载体,对贫困人口进行知识技能培训和教育,提升其素质与就业能力,帮助其摆脱贫困。从现有的贫困发生及贫困人口脱贫研究看,教育的适度介入对消除贫困能起到关键性作用。也就是说,教育扶贫是一种最根本、最长效的“造血式”扶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把教育扶贫作为“五个一批”之一,强调“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1]。
一、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现状
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以及脱贫工作的不断推进,很多地区都对相关的职业院校的教育体系进行了改革,更加侧重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更加侧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性的职业培养,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该地区的整体文化水平,让很多学生甚至是成年人有了更好的学习生存技能的机会。他们可以学到更多的职业技能,能够很好地进行社会生产活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当地的经济水平。但是,由于各地发展的不平衡性,仍然有很多地区的观念过于传统,没有意识到职业教育对扶贫的重要作用,不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没有科学地投资教育事业,很多职业院校也没有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没有做到以扶贫为目标进行教育体系改革。
二、现阶段精准扶贫中职业教育的主要存在形式
(一)政府主导下的精准扶贫干部对精准扶贫对象进行职业教育培训
精准扶贫干部为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大都是以产业发展带动脱贫,产业技术培养也就成为扶贫干部的重要任务之一。扶贫干部大都是采取谋求政府培训资源的方式来对扶贫对象进行产业技术培训,以发展精准服务地区所需的产业。扶贫干部对扶贫对象的职业教育更具针对性和战略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
(二)改革招生制度,实现精准招生
政校企协作实现职业教育扶贫“精准招生”包含两个实质性问题:一是招生对象要精准对接扶贫地区,确保真扶贫、扶真贫。二是采取合理适用的招生方式达成“精准招生”。具体解决措施有以下方面。三是建立政校企协同机制,合理确定参与扶贫职业院校招生专业、招生规模以及贫困生源属地范围,核实贫困生生源资格等。(如: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开办的护理专业扶贫班,是在与省教育厅、南平市扶贫开发协会和福建瑞泉护理服务有限公司等多方协商后启动的职业教育扶贫项目。
)
(三)扶贫对象根据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以及自身脱贫的现实需要,自觉地通过各种途径接受职业教育,学习从事某项产业的技能。并且能够根据产业的发展变化,不断地进行主动性学习,成为能够不断自我发展的产业技术人员,为实现精准扶贫的精准性和可持续性奠定基础。
三、精准扶贫中精准职业教育培训的协同创新途径
(一)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完善教育体系
我们知道很多地区之所以没有科学的教学方法,没有取得良好的教育扶贫效果,原因之一就是职业院校教育经费拮据,学校不能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技能教育,甚至不能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教材和实操实验室设备,学生自然不能完成理论学习,也不可能有效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没有专业性的技能,学生很难在社会上工作,自然不能完成对其的精准扶贫工作。所以,我们必须完善教育经费的管理制度,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根据各个地区的发展现状和院校的具体规模,给予合理的经济支持。尤其要注重贫困地区的经济支持,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教材和教学设备,注重对各项技能的实践性培养,完善贫困地区职业院校的基础教育设施。同时还要加强关于院校经费的运用管理,杜绝贪污滥用现象[3]。
(二)精准扶贫中精准职业教育培训手段的多样化协同创新
党和政府要根据现实情况完善精准扶贫中精准职业教育培训的政策体系,通过政策法律手段有力促进多种职业教育主体参与此种机制之中,加强精准扶贫中精准职业教育的有效供给。精准职业教育培训就是在贫困人员需求的精准识别、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的监督评价机制完善、产业技术提升和发展信息的多元传递、贫困人员培训效果的评估等方面形成协同创新,切实有效地发挥精准职业教育的价值和作用。为此,党和政府要更多采取职业教育奖励补贴方式、职业院校带动方式、农村产业发展带动方式、职业教育观念改变方式等等多种鼓励和保障手段。现阶段职业教育培训手段还较为传统,现场授课还是主要形式,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还未得到有效应用,“互联网+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运用还需要大力推广,这也是解决精准扶贫中产业技术人员的终身学习能力欠缺的重要手段[4]。
(三)积极开展创业活动,推动学生更好就业
考虑到很多贫困地区缺乏多样化的就业方向,很多贫困地区只是进行单一的农业生产活动,这样的生产活动不仅不能有效提升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且学生学习的技能也不能得到有效的训练。所以相关的职业院校可以增加创新创业活动,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创业设计,这样的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更加认真严谨地学习专业技能。同时还能丰富该地区的就业方向,促进该地区整体的经济发展。为了更好地完成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我们还要设置针对毕业生的就业追踪制度,时时进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不断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推荐合适的就业岗位,同时还要优先考虑残疾群体的就业,以达到更加科学精准扶贫脱贫的目的[5]。
结束语
精准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发挥人力资源培养的主导性作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特别是贫困人员的现实状况进行职业教育与时俱进的变革,实现精准扶贫的可持续性,做到永久脱贫,达到扶智的效果。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解决贫困地区的区域发展差距问题,就需要发展教育事业,特别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大有可为。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也遇到了新挑战,需要各方协同作战。精准扶贫中精准职业教育培训要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根据贫困人员的现状与需求,提供精准化的职业教育,为精准扶贫效果的持续性贡献力量,为中国的特色扶贫模式构建贡献智慧,也为世界贫困地区脱贫发展贡献中国经验。
参考文献
[1]荀关玉.欠发达地区教育精准扶贫路径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8(19):155-158.
[2]胡军.精准扶贫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变革与创新[J].职教论坛,2018(08):144-149.
[3]吕景泉,张文娟,耿洁.职业教育中西部精准帮扶的创新与跨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6):41-44.
[4]原和平,魏君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创新教育体系的探索[J].现代企业,2018(03):73-74.
[5]潘朝阳,林辉,刘淑芳.“互联网+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路径创新[J].中国劳动,2017(12):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