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岗
广州市增城区东方职业技术学校 广州省 广州市 510900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现代教育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少不了“赏识教育”理论的支撑,本文主要提出“赏识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意义,同时阐述了中职为什么要重视“赏识教育”,针对“赏识教育”在中职教育中如何开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赏识教育;教育;中职
一、中职生“赏识教育”理论
对学生的赏识教育是指一种重视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赏识教育绝不是单纯的赞美和激励,是充满人性化的、充满爱的教育。针对中职学生,这样一个正处在成长成人的关键年龄段的学生,青春期的孩子更加需要尊重,需要独立,需要个性化的培养。这时的赏识教育关键在于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给予公正的、及时的肯定,当然也包括在犯错时的批评。总而言之,“赏识教育”就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表现为“严而有章”同时表现为宽容、尊重、理解、信任、激励、提醒的一种新的理念和方法。中职教育相对于幼儿教育到高中基础教育有它的特殊性,一是中职生多为教育基础比较薄弱;二是中职生的培养目标和基础教育也有很大区别,在掌握基础理论性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掌握一技之长,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也是很枯燥的,所以在中职生教育方面,“赏识教育”是必要的。
二、“赏识教育”在中职教育中运用的必要性
1.中职生生源的特殊性
中职生大多数在义务教育阶段完成的学业评价较低,在学习方面很难找到存在感,在义务教育阶段因为成绩没有得到学校和老师的足够重视和支持,对于学习缺乏足够的信心,对于学习成绩的追求缺少勇气,这种状况往往不仅存在与学校生活和学习中,更会存在与家庭生活中,很多学生得不到家长的鼓励和肯定,家长多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孩子。多重因素,主要来自于学校和家庭的不重视,不理解等因素,使得大部分中职生在初升中职时,或多或少会存在自卑和迷茫。长期“学困生”的标签容易让人迷失自我。教育学家赞科夫说:“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所以中职生教育过程中正好适时发挥“赏识教育”的关怀和爱,作为学校和老师一方,要让中职生在新的环境中得到更多的关怀和关注,在学业上给予信任,在生活上多了理解,作为家长的一方,在新的成长阶段和学业阶段,能收起偏见,重新发现亮点,给予支持,让中职生在新的教育阶段找回自我,自信生活和学习。
2.中职生的培养目标。
中职生的教育,根本上就有别于普通教育,比如:高中的培养目标就是考上好的大学,而中职生的培养目标是多元化的,是具有职业性质的,更加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为了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在教学的过程中,技能的培养会添加技能操作实训课程,从而注重对学生技能方面的培养,重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训和技能学习过程是乏味的,基本都是在重复同样的步骤而精益求精,例如:发动机拆装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实操过程进行观看和点评时,就要细心耐心,尽量说出学生实训过程中可取的方面,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可意识,增强学生学习该技能的学习动力, “赏识教育”在整个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三、“赏识教育”在中职教育中运用的措施
1.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平台的搭建。
中职生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不能只看重校内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技能实训室的利用,更要让中职生走出课堂,走向企业。例如: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仅仅在实训室拆装结构,故障诊断都是在自导自演,仍然缺乏实战型,要到企业中去实际操作,了解行业一线的生产工艺和手法。学校要利用一切资源努力搭建校企合作的宽度和深度,敢于让学生走出去,走到车间去参观,走上工作岗位去体验,参与到生产中去发现问题。重点在于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整个评价体系的形成,在学生了解了岗位,增加了职业敬畏感和认同感后,凭着他们的理解,来一次精彩的汇报,总结经验,分享经验,创新思维。加强校企合作平台的搭建正是“赏识教育”创新性的体现。
2.高效的师生交流。
教师是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人,更容易建立心与心近距离的交流,更容易互相理解和信任,所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传统的师生关系认为师生之间是存在代沟的,是不平等的,所以教师如果长时间以上下级的方式与学生相处,就会自然会致使师生缺乏平等顺畅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产生不必要的矛盾。信任、激励与尊重是“赏识教育”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良好健康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的,教师平近的去理解学生,学生心无芥蒂的去找老师谈心,师生能够敞开心扉互动交流。在学生日常管理过程中,尤其是班主任要关注每个同学的生活和学习,从生活小事到职业规划,让学生在实际中体会到关怀,形成健康优良的师生关系。同时,在整个生活学习管理过程中,发掘学生身上独特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发扬长处,增强学生自信心。绝不可以仅仅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要建立多角度、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3.畅通的家校交流平台
所谓家校交流平台,也就是学校和学生家长之间要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是“赏识教育”的必要措施。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要及时的告知家长,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家长对应学校的反馈制定必要的教育措施;学生在节假日在家里的具体表现,家长也要和教师以及学校有一个基本反馈,结合学生家庭和学校的双重身份特点,双重表现,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更好的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尤其是德育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家校交流的方式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更易于做到“赏识教育”。
四、结语
“赏识教育”是表现为宽容、尊重、理解、信任、激励、提醒的一种新的理念和方法,更加强调个性化和人性化,在中职学生教育过程中应用“赏识教育”,更利于学生的人格形成,职业技能培养以及改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形成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李泽民.赏识教育:让学困生在自信中成长,2011.
[2]袁宜.赏识教育及其运用初探,2013.
[3]谢娇丽.赏识教育下的教学实践应用,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