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走向真爱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周 莉
[导读] 情在左,爱在右,一边走路,一边开花!作为班主任,就应该用爱关心班上每一个孩子。在教育路上,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虽一路磕磕绊绊,却终于寻到爱的本质。
        周  莉
        重庆市九龙坡区石新路小学
        冰心曾说:情在左,爱在右,一边走路,一边开花!作为班主任,就应该用爱关心班上每一个孩子。在教育路上,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虽一路磕磕绊绊,却终于寻到爱的本质。
不懂爱
        小时候,和小伙伴玩办家家的游戏时,我总是扮演老师的角色。1998年,我中师毕业,来到一所乡村小学,成为了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并担任班主任工作。
        那时,我18岁,一毕业就教五年级,面对的是一群11岁的孩子。在农村,很多家长都没时间管孩子,调皮捣蛋者居多。为了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我时常板着一张脸,遇到学生犯错,就更是严厉批评,绝不宽恕。那时候,我总认为严是爱,宽是害。
        工作第二年的春天,班上的小龙送给我几朵栀子花,我感谢并表扬了他。可能是我的表扬让他受到鼓舞,第二天一早,他居然给我扛来一株根上还带着泥土的1米多高的栀子花,花瓣上还有新鲜的雨珠,香气沁人。我满心感动,还没来得及安顿好这株花,教室门口就传来一阵喧闹。我过去一了解,气得我的脸刷地一下红了。原来他把人家院子前面的栀子花树拔了,现在主人找上门来了。我对着他一阵劈头盖脸,叫他认错。看到他极不情愿的委屈样,我气不打一处,好长一段时间都不怎么理他。
        直到有一次,他在作文《难忘的一件事》中写道:“我看到周老师那么喜欢栀子花,就想给她多摘几朵。去摘花的时候,我突然想到摘下来的花放不到好久,如果把这棵树拿给周老师回去栽,她就可以天天都闻到花香了……”改到这里,我羞愧不已,当初只顾着批评指责,却忘了保护孩子那颗善良的心,看来,我还没有完全懂得来自孩子们的爱。
        我试着弥补,下午留他讲作业时,总是充满耐心,如果时间太晚,还会给他准备一袋小饼干。从那以后,当学生犯错时我尽量忍耐,先问他为什么;从那时起,我慢慢学会了宽容,学着去关爱!
        
        
审视爱
        后来,因为学生太少,政府决定合并学校,我的第一所工作学校被拆掉。机缘巧合,我来到了现在的工作岗位。
        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或许是已为人母,在后来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对学生的关爱日益增长。每逢“六一”、“元旦”都会为班上每个孩子备一份礼物(学习用品之类);每次外出学习,也会给孩子买一件当地的小纪念品;班上孩子过生日,我还会送上一份礼物,组织全班同学为孩子唱生日歌……另外,我还时常给家长写信,给他们分享一些教育的方法,告诉他们孩子的学习情况;为了培养学生看书的习惯,我自费给孩子们买了很多课外书,建立了班级图书馆。我的这些做法得到了家长和同事的肯定,我也一直坚信我的这些做法是正确的。
        直到那件事的发生,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那是五一节放假前一天,我正准备放学,小桥突然站起来,笑眯眯地问:“周老师,明天过节你怎么不送我礼物呢?”一听这话,我就有些生气,说道:“你怎么能问着要礼物呢?这是五一劳动节,又不是儿童节。”听到我的回答,孩子有些尴尬地坐下了。
        我于心不忍,心想:孩子还小,他们习惯了我在节日送上祝福,况且他们怎么分得清什么节该送呢。于是,我让全班安静,问大家:“小朋友们,明天是什么节呀?”同学们齐声答道:“五一劳动节。”“对呀,五一劳动节该干什么?”“劳动。”“所以周老师在五一节要送你们一份特别的礼物。”话音一落,孩子们都瞪大眼睛看着我,在孩子们期待的眼神中,我宣布:“这份礼物就是——寻找劳动的快乐!”话音一落,孩子们都笑了。

于是,那个五一节,孩子们多了一个作业——回家主动做一件家务事。
        五一节结束,孩子们返校后的当天中午,我就问:“大家五一节有收到周老师的礼物吗?”“收到了!”教室一片铿锵有力的回答。小彤抢着说:“我自己整理了书柜,把书摆得整整齐齐的,看起来不乱了,很舒服。”小轩说:“妈妈下班回来,我连忙给妈妈拿拖鞋,还帮妈妈捶背,妈妈表扬我很懂事,听了妈妈的表扬我很开心。”何岌利说:“我用电饭锅煮饭,本来是煮干饭的,结果吃的时候发现水多了,有点像稀饭,不过爸爸妈妈说只要是我煮的都好吃。”……看到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劳动时那眉飞色舞的样子,听到他们谈起爸爸妈妈对自己夸奖时自豪的发言,有一种说不清的情愫在我心中流淌。
        
        升级爱
    那天,我不禁反思:教书十几年,以前从来没有一个孩子主动来找我要过礼物;以前也在劳动节这天布置过做家务,但是好像却从来这次的效果好。是因为时代不同?还是因为现在的孩子不同?
    细细想来,确实不一样。当时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享受着一大家人的关爱。对于他们,从不缺爱;对于他们,物质也从不匮乏。他们,习惯了得到。除了学习,他们都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吧!
    我突然意识到,我不能再付出这种“廉价”的爱,必须从形式和内容上进行改变。
        劳动节后紧接着就是“六一儿童节”了,按照以往的惯例,孩子们就是参加学校的六一活动,然后我自己会给每个孩子买点儿小吃,送每个孩子一份精美的学习用品做小礼物。今年,必须不一样。说干就干,我设计了一张表格(包括阅读、劳动、运动),孩子们必须每天按表格的要求做到,家长签字,连续做3个星期才能得到过关卡。过关后,获得六一节在班级表演的机会。表演形式和内容不限,只要上台表演,都可以获得礼物。
        那段时间,孩子们的热情空前高涨,家长也说孩子回家运动看课外书都很自觉,所以每个孩子都获得了过关卡。六一节前的那节班队课上,孩子们的表演虽然稚嫩,但很精彩,唱歌、跳舞、朗诵、课本剧、魔术,甚至还有表演武术和学动物叫的,真是令人大饱眼福。最后,每个孩子都得到了六一节的礼物——我为他们精心准备的花种。让他们好好呵护,用照片或日记的方式记录发芽、生长的过程。
        紧接着,我有开展了集体情深活动,庆祝当天,当月过生的每个同学都要向大家展示一个项目,来证明自己又长大了一岁。为了证明自己的成长,孩子们使出浑身解数。庆生当天,有同学现场缝扣子,有同学向大家展示自己做的贺卡,有同学把自己在家炸的土豆饼拿给同学品尝,还有同学表演自己新学的舞蹈……
        从那以后,我携手家长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个展示自己的舞台。磁器口放风筝比赛,每个风筝由自己绘制;每年一次劳动技能大赛,邀请家长参与,共同见证孩子们的城张。包汤圆、包饺子、包抄手、包粽子,既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让他们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还又促进了亲子感情。母亲节、父亲节,为父母做一件事,学会感恩;重阳佳节,慰问敬老院老人,懂得孝老敬老;彩云湖边,拾捡垃圾,培养责任担当……
        我的礼物也在悄悄变化:我亲手制作的雪花酥,当小老师上台讲课的机会,单独和我拍照留影一张,达到积分请家长满足一个小小心愿……

收获爱
        在一次次的付出中,孩子们变了:不知什么时候,教室后面的柜子上多了几盆花,原来他们的前身就是我送的礼物——花种;图书柜里多了很多书,那是他们自己把看过的书捐到了班上;包饺子比赛中,会让长辈先品尝,懂得了孝敬;我的桌子上常常有些小礼物,那是孩子们做的手工、卡片……
        看到孩子的成长,我是欣喜的,其实,我何尝不是在和他们一起成长呢?我一直喜欢小孩,也一直相信“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所以,我总是无条件地付出。但是,我却忘了,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大都不太珍惜;我也忘了,以身作则并不能让所有的小孩子都学会付出。每个人,只有经历付出,才能领会爱的真谛!在班主任的路上,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爱传递真爱,继续砥砺前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