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2期   作者:李权
[导读] 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深入的时代背景下,包括语文在内的各学科教师都在积极寻找新型的教学方法

         李权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和吉镇中心学校
         摘要: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深入的时代背景下,包括语文在内的各学科教师都在积极寻找新型的教学方法,以切实塑造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则为我国教育工作革新了技术手段,以相对生动直观的形式极大拓展了知识内容的趣味性。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相整合,不仅能够对相对庞杂的语文知识产生一定的聚合作用,而且良好适应了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与心理特征且对其成长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此,本文将简要分析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融合产生的实践价值,并系统阐述教师应采取何种措施促进两者融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实践价值;整合策略
         引言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是新世纪的时代优势,教育界也在积极开发互联网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价值,多媒体设备及网上学习平台的建设等都是其中有益的尝试。而信息技术能够以较立体多维、具象化的形式为学生呈现知识内容,学生能够通过此种方式深化对语文等知识的理解。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其教学目标便是塑造学生语言运用、思维认知、文化传承与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为有效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语文教师便可以充分将信息技术纳入教学实践中,以使学生在相对生动轻快的课堂中有效提升人文素养。
    一、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相整合能够产生的实践价值
         (一)充分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致
         信息技术在课堂实践的应用本身就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突破,教师逐渐不再囿于单一灌输式教育模式,而通过信息技术创造相对生动轻快的课堂氛围进而使学生感受自身课堂主体地位,学生在切身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与重要性的基础上能够获得语文学习的长足动力。
         (二)有效增加学生人文知识储备
         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能够为学生相对全面地呈现庞杂的人文知识,并通过立体直观的形式使其沉浸在知识场景中,使其既能够了解某一人文知识的形成逻辑与过程,又能够极大拓宽其知识视野并有效增加其人文知识储备。
         (三)有利于塑造学生语言理解运用及逻辑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全新的知识记录与传播方式,为学生提供了稳定的知识学习与回顾平台,学生能够通过多种便利的学习平台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长此以往便能够实现语文培养学生语言运用及逻辑思维能力等学科目标,并显著优化了小学语文的教学品质与效率。


         二、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整合的可行性路径探析
         (一)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门极具丰富情感的学科,然而不管何种阶段的学生都在某种程度上缺乏人生经验,其情绪与情感体验亟待增加,进而有利于提升其整体的人文素养。为此,在开展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工作时,应将强化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这一目标纳入其中。具体实践而言,教师可以从阅读与写作两个层面出发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即利用网络人文知识资源等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切实增加其人文知识储备,逐渐塑造其共情能力,使其积累优美的句子和段落,也可以利用网络语文教学资源向学生讲授写作技巧,在其不断提升阅读数量的同时真正提升其人文素养。
         (二)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搭建生动的人文知识场景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教师则能够利用多媒体设备将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融入课堂实践中,以生动直观的形式降低语文知识本有的庞杂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理解人文知识的形成逻辑和过程,极大激发其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激励其主动探究自身的兴趣所在。具体而言,教师能够通过各种图片、视频等方式为其搭建直观的人文知识场景,使学生在更加立体多维的空间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譬如,在讲解老舍先生所著的《北京的春节》一文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向学生展示老舍先生生活时代的北京春节活动,并基于文章内容为学生还原创建相应的场景,通过此种方式使其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春节的氛围并体会作者试图传达的情感价值。
         (三)将信息技术与学生知识回顾过程有机结合
         定期的知识回顾是学生消化和巩固知识的重要步骤,也是语文学习中化解知识重难点的主要途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录制微课程,即将课堂授课内容以视频形式呈现,并将其上传至师生共享的网络平台。微课程等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为学生回顾课堂教学内容、澄清自身在课堂中出现的疑问、深化理解课程知识带来极大便利,且生动直观的视频形式也极大激发学生自主复习的积极性。为确保学生真正理解了知识内容,教师可以要求家长为其录制独立完成课后作业的视频,并上传至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的微信等即时交流平台上,以实现家校一体促进学生进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打造现代化课堂已成为越来越多教师的尝试,为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入至小学语文及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厘清并积极面对应用现状中存在的不足,并主动探索各种有效方法切实发挥信息技术的现实意义,最终切实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桂敏. 关于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再思考[J]. 赤子(上中旬), 2017, 414(07):266.
[2]王海燕. 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2015.
[3]郝永. 关于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再思考[J]. 中外交流, 2018, 000(032):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