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1+X”单元整合阅读教学模式微探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2期   作者: 陈雪
[导读] 现在纵观我们小学的语文教育,传统小学语文“单篇精读”阅读授课型教育的实效性不够

         陈雪
         湖南省邵东市城区一小

         摘要:现在纵观我们小学的语文教育,传统小学语文“单篇精读”阅读授课型教育的实效性不够,语文教育的幸福指数低,很多教师采用的授课教育策略少,学生缺乏与学生多层次的交流,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中渗透“1+X”单元整合阅读教学模式,不仅是对阅读教学的一种创设,更加能够培养学生改良好阅读思维,提升阅读能力,提升阅读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1+X”教学模式;单元整合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前言:“1+X”多文本阅读教育,即在一节课上讲一篇文本,附上多节课内或课外阅读的文章。这种授课型对教师来说,通过“1+X”的多文本阅读实现文本资源的利用和再学习,以多文本阅读教育促进课堂阅读教学改革。实际上就是在教学一篇课文的时候,引入“X”篇文本,增强学生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明确教学目标,紧贴核心素养设置议题
         在“1+X”阅读教育模式中,为了提高阅读多个文本的效果,需要设置共同的议题,有机地“串联”阅读多个文本,因此在“1+X”模式中开展阅读教育时,需要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
         在“1+X”教育模式下,议题的设定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要求、语言的构建和运用、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培养、审美欣赏和创新以及文化传承和理解四个方面设定议题,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有效性提高。
         议题要有目的。例如,学习二年级下册《咏柳》这首古诗时,教师为学生设置了“春意盎然,一起来说‘春’”的议题,综合了一些描写本单元春天的文本,从单元外开始杜甫的《绝句》和韩愈的《江畔独步寻花》等,能够更好的促使学生针对春天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议题多样,具有连贯性。议题种类多样,内容丰富,可以根据作者、文体、表现方式设计议题,也可以根据相同的对象、相同的主题、相同的观点等设计议题。议程的设定也有一贯性。把议题作为几篇文章共同的阅读线索,在几篇文章的整个阅读过程中,可以发挥“一篇带多篇”的阅读作用。
二、关联选择文本,多种模式拓展教学内容
         实施“1+X”模式下的阅读教育,可以开展各种模式阅读教育内容。首先,使用“求同模式”扩大授课内容是根据文本“1”的内容设定议题,从文本“X”中寻找与文本“1”相同的内容进行讨论和对比。

其次,使用“求异模式”扩大教育内容。总结完全不同的文本进行读书学习,从中寻找创作方法的差异、主题思想的差异、感情表现的差异等,体验不同风格的文本特征。例如,学习五年级的《晚春》这首诗时,可以把这首诗设为“1”,要求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别董大》等诗进行不同的对比。很多优秀的作品由于篇幅限制没有被选为小学语文教材,但这些作品对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重要价值,因此教师可以在教育中扩大整本书的内容进行教育,更好地刺激学生读书的兴趣。同时通过扩展教育整本书的内容,可以使学生掌握易读性、易读性方法。例如,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整本书阅读,可以把鲁迅的短篇小说《少年闰土》作为“X”,让学生读。《故乡》是从《少年闰土》中选出的一部分内容,因此通过进行书整体的展开阅读,可以加深本课的理解,在全面理解鲁迅作品的特征的同时,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注重方法传授,运用多种策略开展阅读
         “1+X”模式的阅读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阅读、思考、表达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习精读、略读、跳跃等多种阅读方法特别是结合文本“1”的精心说明,让学生学习“自读”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理解、深入阅读”,有效地实现阅读利益的最大化。
         低年级的小学生刚开始语文阅读,也不怎么会读写。在这个阶段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悦读”。教师根据小学生喜欢玩耍的本能,让学生边读边玩、读,充分发挥部编版教材的“和大人一起读”专栏的作用,教师、父母和其他长辈积极和孩子一起读,让学生享受读书的乐趣。
         在中年级开展“1+X”阅读,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重视学生安静阅读、深入思考和体验,实现学会的评价和欣赏,培养学生的默读习惯、注释习惯、摘录和阅读笔记的习惯初中学生有自主阅读书籍的意愿和能力,但由于图书市场鱼龙混杂,教师需要加强指导,向学生推荐优秀的书籍,可以有效利用教材“快乐阅读吧”栏中推荐的书籍进行阅读。
         到了高年级,需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制定每月读书量、读书书目、每天读书日程、读书笔记和随笔书写数等“月读书”计划,加强学生读书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报告会”和“读书交流会”,通过让学生交流阅读体会,来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从而有效促进“1+X”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结语:综上所述,在“1+X”单元整合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采用不同的阅读教学策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好习惯,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埋下良好阅读的种子,让阅读能力陪伴学生的童年一起成长,为学生的终身阅读奠基!

参考文献:
[1]周雪平.城市小学生阅读能力“1+X”整合培养模式初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8):35-37.
[2]柴桂萍.基于自由阅读理论的“1+X大阅读课程”构建[J].亚太教育,2019(02):115.
[3]汤淑惠.“1+X”模式在小学语文略读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7):236-2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