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2期   作者: 喻万宣
[导读]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书育人,不但需培养学生学习掌握知识,同样需教育学生养成优秀的品德素养。


         喻万宣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乌罗镇丰勇村完小  554106

         摘要: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书育人,不但需培养学生学习掌握知识,同样需教育学生养成优秀的品德素养。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务必对德育教育加以重点关注,在课堂教学中对德育进行有效渗透,促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升的同时,培养学生优秀的品德素养,以此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德育渗透

         前言:随着新课改的持续快速深化,对小学语文教学予以更多的关注。新课改重点强调,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教师进行知识传授期间,同样需重视培养学生优秀的行为习惯与思想品德,帮助学生树立起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务必对语文所具有的德育价值加以充分关注,对语文教材进行充分挖掘和解剖,发现找寻潜藏的德育素材,将德育思想同教学加以充分融合,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期间获得思想和精神的熏陶与升华,有效渗透德育,使德育教育可以发挥关键作用,继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一、联系生活实际,深化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对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并非仅仅局限于思想品德教育的拓展延伸,更加强调教师基于语文学科特色与价值的基础上,充分彰显出德育价值,对语文教学同生活加以充分紧密联系,带给学生更为丰富的体验和心灵启发,引导学生学会积极主动思考,同生活进行主动联系,并实现知识、思想以及情感的有效迁移,以优秀道德行为与高尚情操,对学生思想进行熏陶、对心灵进行洗涤,以此深化德育教育。比如,关于“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与中心思想做出学习理解的情况下,为唤醒其环保意识,教师可对课堂教学进行拓展延伸,同生活加以充分联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先对之前内容进行总结:同学们,地球很可爱但是很容破碎,试想若是地球受到严重的破坏污染,人类无处可去会是怎样的情境。现代社会,人类到底对地球做了什么?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箱学生展示有关资料,引导学生仔细认真观看,并要求学生看完资料之后独立自主思考,并开展相互交流探讨,对自身真实感受进行分享交流,使学生做出更加深刻的认识理解。如此,通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了解到地球是多么重要,了解到保护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以此帮助学生树立起保护地球、爱护环境的优秀意识,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德育教育实效[1]。


二、树立优秀榜样,提高德育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属于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者以及引导者,基于语文教材、课堂教学等对学生开展德育教学的同时,教师自身同样属于渗透德育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特别是小学生,模仿能力较强。基于实践研究得知,小学教育教学阶段,教师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同学生父母的影响同样直观重要。所以,教师务必对自身关键作用予以充分重视,为学生树立起品德素养、精神品质优秀的榜样,通过言行举止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熏陶影响,使学生言行举止得以更加规范,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应当教学用语加以规范,对学生保持微笑,避免对学生进行体罚和讽刺等,通过优秀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形成有效感染,使学生可以向之学习和努力。课后时间,教师同样需做到严于律己,以优秀的态度和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意识,以此帮助学生树立起积极正确的学习态度,有效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德育素养可以得到有效提高[2]。
三、挖掘教材资源,实现深化拓展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对学生语言知识的强化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同样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和道德教育,以此促使学生语文素养和道德素养得到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应重视对教材的德育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和解剖,促使学生对德育内容做出深入领悟和感知,以此培养学生优秀品格。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涉及到众多爱国主义的内容,教师应重视对此方面素材资源进行充分挖掘,使学生充分了解到古今中外人物所留下的光辉事迹,培养学生优秀的爱国主义情怀,促使其树立远大抱负理想。比如,关于“七律·长征”一文,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背诵与默写,充分体会到文章所具有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同时,教师可对课堂教学就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更多相同类型的题材,搜集整理有关英雄任务的壮烈英雄世界,使学生思想受到影响和感染,培养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以此有效渗透德育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语文教材中潜藏大量德育素材,蕴含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健全人格与品德素养的教育培养具有十分关键的教育意义,也成为语文与德育紧密联系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教师务必重视对德育进行有效渗透,对语文教材进行充分挖掘和解剖,不断提升教师自身道德素养,以此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德育教育可以发挥关键作用,并贯穿语文教学,让德育之花盛开在每一名学生内心。
参考文献:
[1]何婕.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教研版),2019,000(012):328-329.
[2]顾杏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新一代:理论版,2020,000(006):P.103-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