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亲子阅读引入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辅导的构想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2期   作者:殷金豆
[导读] 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殷金豆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六十四小学  830000
         摘要: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而多读书、读好书对孩子的成长发育也具有积极的影响。亲子阅读是一种高质量的阅读活动,是通过家长和孩子的阅读互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以此发展孩子各方面能力的一种家庭教育形式。本文基于将亲子阅读引入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辅导的构想展开论述。
         关键词:亲子阅读;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辅导的构想
引言
         儿童的读物大多数是由家长帮助选购的。家长在挑选儿童读物的时候,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去判断一本书的好坏,更没必要刻意追求“有用的”才是孩子应该看的。那些看似简单,但却充满童真、内容积极向上的儿童读物,往往能够给孩子带来快乐,是儿童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陪伴。这样的书籍看似“无用”,却可能成为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精神食粮。
一、亲子阅读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亲子间的情感交流。低年级的孩童需要父母的更多陪伴,父母和孩子依偎在一起阅读、提问、回答与表演的过程,就是彼此相互了解的过程,这在无形中促进了亲子间的情感交流。中国阅读协会副主席伍新春老师认为,亲子阅读重在分享。分享阅读既能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也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而且这种享受是由父母和孩子共同创造的。(二)有利于培养孩子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亲子阅读是培养低年级孩子独立阅读的一种过渡方式,刚开始可能是父母读、孩子看,但是引领阅读的不是父母,而是读本。因为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孩子逐渐会明白“原来父母给我讲的很多故事都来自图书”。到一定时候,低年级的孩子不管是课内课外就都会自己主动向图书寻找有趣的故事,进而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这样一来,孩子不仅能够增长见识,还能够丰富自己的识字量。(三)有利于孩子语言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亲子阅读的作用是国内外学者一致认可的,不仅能够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还能够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国内,华东师范大学周兢教授认为,低年级的孩子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的重要时期,孩子的视野以及见识都能够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提升。教育部相关文章也指出,亲子阅读可以丰富低年级孩子的听觉、词汇以及理解能力,增强孩子语言组织能力,提升孩子的写作能力。
二、亲子阅读的现状
         (一)对于亲子阅读,大多数家长是比较积极配合的,但是也有部分家长感觉无关紧要,甚至漠不关心,给亲子阅读活动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二)家长在亲子阅读活动中处于被动的位置。亲子阅读活动要求学校和家长互相沟通,共同提高孩子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然而,有部分家长不会主动报告孩子的阅读情况,教师就会不清楚孩子在家的阅读状况,不利于孩子的学习。(三)幼儿园在开展亲子活动的互动过于形式化。

根据往常的教学经验来看,老师在为孩子们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时,虽然家长表现得都很配合,但是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家长完全是本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配合幼儿园,并没有去了解幼儿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的含义,导致家园之间的互动过程过于形式化,并未达到开展活动的目的,失去了开展活动的意义。
三、引导家长重视在亲子阅读过程中自身的地位
         正是因为亲子早期阅读教育中,可以感受父母对孩子的爱,可以体会家庭中阅读的快乐,可以集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并且能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充分开发孩子个性等优势,亲子早期阅读教育越来越引起家长的关注。家长们应该充分利用亲子教育在孩子早期教育中所具有的天然优势,开展对孩子切实有效的早期阅读教育。家长作为亲子阅读过程中重要的角色,在与孩子进行一对一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家长最了解孩子的阅读情况,并且能够及时发现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经验、教学理念以及教学观念等方面要比家长更加专业。因此,老师应该与家长增加交流沟通的机会,有效引导家长重视自身在亲子阅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这样家长才能够积极与老师沟通在亲子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从而更加有效地提升孩子的阅读效率,培养孩子阅读的良好习惯。
四、组织同伴互读活动,发散学生阅读思维
         从定义上来讲,阅读是指读者通过视觉器官获取文字、图表、符号等信息,将这些信息上传到神经系统之中,由此做出思维反应的能动活动,具备个性化、生成性的特点。值得一提的是,小学生本身的性格特点、人生经历、情绪感受等都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阅读理解效果,但是小学生自身的人生经历是十分单一、有限的,而这一因素就有可能限制小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难以使其得出完整的阅读结论。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则可在课外阅读活动中组织同伴互读教学活动,通过丰富的生生沟通全面发散小学生的阅读思维,使其切实展开阅读探究,归纳较为完整的阅读结论,由此提高课外阅读教学效率。就如在组织小学生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图书时,我就组织了5人同伴互读活动,要求各小组自主设计课外阅读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全员到齐,及时参与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在同伴互读活动中,小组内部要轮流朗读图书章节内容,其余组员要认真聆听、仔细分析,待读完一个章节之后便要及时中止朗读活动,全员就这一章节内容进行交流探讨,由此发散学生阅读视野,使其交流阅读感受。如此,小组内部则可起到相互监督、相互启发的作用,而这就可切实优化课外阅读教学效果,使其真正实现共同进步。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完善课外阅读活动的教学形式必须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根据小学生的成长特点来确定具体的课外阅读教学形式,切实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积累有效的阅读经验。
参考文献
[1]孙玉洁.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现状调查及推进策略[D].天津师范大学,2020.
[2]王滢滢.将“亲子阅读”引入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辅导的构想[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西安会场)论文集(三).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42-43.
[3]赵雪梅.将“亲子阅读”引入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辅导的构想[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0):187-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