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涛刚
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通泉大龙井小学655199
摘要:小学是学生心理发育和智力成长的黄金阶段,也是学生社会能力启蒙和锻炼的关键时期,对学生后续的成长和建设都起着十分深远的作用。而数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和逻辑性兼具的基础学科,其课堂的创新和完善对学生而言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也不能被忽视。基于此,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景的创设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创设;措施探讨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通泉大龙井小学
引言
从目前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来看,问题情景的创设越来越重要,做好问题情境的创设环节,不仅能够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及水平,还可以满足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创新的教学方法支持。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所存在的问题
主要问题就是随意,大多数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课堂提问的设计缺乏合理性,不仅没有把握小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问题,同时也没有掌握好相关问题的困难程度。如果说在课堂上随性的提问,那么课堂提问就会流于形式,并不能有效发挥其任何作用。另外,在应用问题情境时和学生间的关联非常少,并不能很好的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使得数学课堂也变得非常枯燥乏味,还会使学生失去对数学的兴趣。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景的创设策略
(一)提高生动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年纪尚小,因此心智发育的程度也十分有限,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往往是通过外界事物的吸引力完成,因此其感官所及之处也自然更加容易被趣味性的东西吸引。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依照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其构建出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的数学课堂。教师应改变以往自身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强调教材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讲述趣味性的数学故事或者历史典范,让学生了解数学背景信息之余也能滋生出研究数学的兴趣。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在学习《年、月、日》这一章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这3个日期的由来,例如“年原本是凶兽”“白天和黑夜的交替是日”等。这种故事讲授的方法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更多课外信息,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同自身的生活联系到一起,让学生意识到逻辑思维同自己的成长息息相关。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讲授中外伟大数学家的经典故事,同时也可以介绍数学家的创举和发明,必要时也可以在黑板上进行简单的示范和演练。生动性课堂构建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感。
(二)趣味性的问题情景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年龄较小,对于无趣的内容很难有学习的兴趣。所以实际数学教学中老师创设的问题情景必须要体现出极强的趣味性,这样学生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便可以在轻松的状态中进行。因此,趣味性教学情景设计之前,老师需要先对学生的喜好、认知情感及思维等进行全面的了解,设计的问题情景要融人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发展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数学思维,这样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才能得以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相关内容时,就可以以学生喜欢吃的水果来设计问题情景,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景中顺利的理解、掌握与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三)创设生活情境
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老师应重视导人生活化问题,提高数学课程的顺畅性。其次在小学数学课文中,很多问题和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因此也为创设生活化情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小学生在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时通常会遇到困难,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不仅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的呈现,还可以降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例如,在教学“时、分、秒”有关的内容时,老师就可以让他们观察家里面的钟表特点,在课堂上就可以巧妙设置问题来教学。例如:“钟表上哪个指针最长呢?”“钟表上哪个指针走得是最慢的?”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不仅能够让他们把课本上的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还可以回顾自己现实生活当中所观察到的一些细节。
(四)以实践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实践课程的数量十分有限,教学方式不够丰富,这直接削弱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学生无法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无法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对此,教师在教学中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实践活动,一方面要创设问题情境,另一方面还应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如教师在讲解《量一量,比一比》时,可组织学生到室外操场使用线团和尺子等工具测量操场的直线距离,将四人分为一个小组,共同完成测量工作。分组时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规定时间内测量准确度最高的小组即为优胜的小组,小组测量的过程即为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学生要明确操场的直线距离,在操作和实践的过程中解决遇到的其他问题。再者,该教学情境也是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方式。学生在解决各类问题的过程中,可完善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
结束语
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性课程,其重要性不可忽视。老师需要根据此门课程的逻辑性、思维性等特点,给学生创设真实性、思考性、挑战性与趣味性的问题情景,相信唯有如此,才能够确保学生始终遨游于不同的问题情景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思维认知能力等,在不断解决问题情景的过程中,顺利理解、掌握与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后续数学学习之路的顺利推进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予功.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166-167.
[2]张丽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中华辞赋,2019(10):126.
[3]王玉忠.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家长,2019(29):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