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菊荣
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盖洋中心小学 365205
摘要: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是当代数学教学中的常用教学模式,通过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开展,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完成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进而有效促进学生各项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与精神,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关键词:中年级;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策略
有效的小组合作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角度,将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合作意识提升上去,同时培养学生正确探究的方式。而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被动接受教师的传授,不仅课堂效率低,而且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很难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出现的问题
1、划分小组时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分组时都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依据,坚持将成绩高低不同的学生放在同一小组,期望优生可以带动学困生来学习,从而实现学习成绩的整体提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能力差异,也没有考虑小组成员之间是否互补、能否实现最完美的配合,以致于学生在合作时容易产生配合不当、分工模糊、学习进度各不相同的情况,最终导致学困生沦为学习的旁观者、学优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的局面出现,不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2、制定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脱离实际
就目前而言,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设置合作学习的任务和目标时,由于没有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思维认知水平,很可能会制定一些难度过高或是十分容易的任务,要么让学生望而却步,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么弱化了合作学习的意义,难以达到教学的效果,这都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十分不利。
二、中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策略
1、充分考虑教学实际为学生分配小组
在按照成绩为学生分组之后,小学数学老师还要综合考虑各小组成员的个性、性别和能力差异,然后对已经分好的小组进行微调。首先要保证各个小组的整体学习水平处于均衡状态,并确保每个小组中男、女同学的比例适中、成员个性能够优势互补,还要保证每个小组中有一名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学生做组长,从而使学生们在学习中真正实现合理分工、合作共赢,能够进行公平的竞争,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2、注重习惯培养,推进小组合作
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小组合作的价值与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促使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数学知识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进行课堂导人,可以将这节知识中的重难点制作成一个小视频,发到班级微信群中,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寻找自己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在正式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自己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深化,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将小组合作的优势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3、引入小组合作的实例,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既是一门理科,也是一门文科,因为有各种各样的公式需要他们去理解和背诵。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下,学生能看到周围同学的努力,给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提供一定的动力。单纯的讲解是不够的,小学生很在意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适当用鼓励的话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当学生听到表扬,内心就会得到一定的满足,以积极主动的心态面对每日的数学学习。
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课题的时候,很多孩子刚接触到“平行四边形”,不懂得其中的特点。我们可以组织班级内部的讨论活动,鼓励学生自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关系,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这些都是基础的“平行四边形”知识,都需要学生背诵和记忆。如果学生难以理解,我们可以给其展示特定的“平行四边形”图案,利用实质的题材来扩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发挥师生合作的教学作用。
4、通过创设情境、比赛等方式,提高合作效率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除了为学生合理分组和布置学习任务之外,还可以利用情境创设和小组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那么合作学习的效率自然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创设情境主要是利用汉字和数字组成的题目转化为一个与之相对应的情景,引导小组成员演示这些情境,以此来强化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最终找到问题相应的特征。
比如,在进行教学“鸡兔同笼”这节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这节数学知识一直是小学数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以这个问题作为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可以利用趣味性的情境开展教学活动。先让小组中的一些成员扮演成鸡,然后再让一些成员扮演成兔子,要求没有参与的学生寻找这一类问题的特点以及解题的角度,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可以轮流进行问题的演示和分析。在这样的情境之中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这类问题,最后即使无法讨论出正确的结果,但是在教师的讲解之后也能够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效果更好。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问题,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探究学习效率,与此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地认识协同合作的精神。
三、结语
学习数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抽象思维的领悟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学生在中低年级时,思维逻辑的基础一定要打好,才能在高年级阶段更上一层楼。这样,师生合作将知识融会贯通,学生合作将知识运用活灵活现,小学生的成长从来都是需要许多人的共同陪伴和帮助,就让“合作”之花在课堂中绽放,待学生采得百花成蜜后,为己辛苦为学甜。
参考文献:
[1]王彦.小学数学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8,(24):634-635.
[2]李立新.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J].数码设计(上),2018,(12):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