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秀敏
洪山实验小学(北校区)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因为数学知识点的抽象、难懂的特点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没有较强的积极性,特别是低段的小学生。低段的小学生受年龄影响对新鲜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容易分散注意力,加之当前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使用的策略单一、枯燥,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尝试在课堂中使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其中趣味教学法通过其有趣的形式受到了很多学生的喜欢,也使得教师增加对其关注度。基于此,本文将针对趣味教学法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细致的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段;趣味教学法;应用策略
1 小学数学低段游戏教学法的现实意义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推进了很久,小学阶段作为学生重要的基础阶段,还是有很多教育者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对于学生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仅仅是在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知识传授,这就容易失去学习的主动性。由于学生处于低段年龄,对于数学枯燥的理论知识,常常容易失去兴趣。游戏化教学法是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而言的,即教师在充分备课之后,将游戏融入日常教学当中,通过游戏的方式来阐述相关知识,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学生掌握知识。发挥教学的主动性与灵活性,还可以更加创造性结合音视频等媒介,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得学生能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去思考,促进学生更好地吸收消化所学的知识,可以通过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习惯。
2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2.1 设置趣味性游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低年龄段的孩子们普遍都喜欢参与到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之中,而且能做到在此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可以尝试将一些趣味性的游戏形式引入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之中,以有趣的游戏为载体带领学生边玩边学,让学生在玩耍中轻松且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6~10的加减法”这节内容之后,笔者便带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进行了一次“我是计算小行家”的趣味课堂游戏,具体游戏规则为我在黑板上为学生写出一组6~10的加减法题目,学生要快速进行计算,答对一题得一分,若是同时出现多名得分相同的学生,则继续进行加试赛,最后得分最高的学生便是本次数学课的“计算小能手”。在这个趣味性强、竞争性强的课堂游戏之中,每一名小学生内心正当竞争的热情与积极性都被充分激发与调动起来,这就促使他们结合所学的“6~10的加减法”认真思考数学题目并快速做出反应与回答。数学课堂氛围异常活跃且融洽,学生关于“6~10加减法”数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也更为深刻,课堂教学效果良好。趣味课堂游戏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的突出价值得以充分凸显。
2.2 利用趣味性故事,引导学生探究
孩子从小就愿意听故事,丰富的故事内容和情节很容易吸引孩子,故事也是许多孩子每晚睡前必听的,所以在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学习中加入一些趣味性的故事,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兴趣,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这节知识时,笔者先为学生讲孙悟空、猪八戒的故事,学生对这个是很有兴趣的。“一天,猪八戒到花果山去找孙悟空,恰好孙悟空不在,3个小猴子拿出10根香蕉给八戒吃,八戒按照10÷3=3……1的式子将香蕉分给小猴子,孙悟空回来听小猴子们说,于是说道猪八戒是‘吃了桃子还不承认的蠢猪,笨猪!’”。这样的故事很好的吸引了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高昂的兴趣和热情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
2.3 设计趣味操作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动手能力也极强,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小学数学教师便可以在低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恰当引入一些需要学生动手进行操作与实践的趣味活动,在为学生创设一种趣味学习氛围的同时,让他们动手、动脑,获得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更深刻认知与理解。这对于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及质量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自身的数学教学实践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这节知识时,笔者便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尝试利用剪刀以及纸张裁剪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不同的图形。在裁剪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动手,还要认真思考如何才能让裁剪的长方形、正方形以及三角形更规范,这不仅让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变得更具真实性与趣味性,同时,其裁剪的活动及经历也让他们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不同的图形有了更为直观的认知与体验。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浓厚不说,实际的数学学习效果也格外好,这便是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趣味活动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的意义。
2.4 利用趣味性家庭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学习
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其学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自身的实际社会生活。因此,数学教学格外强调促进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实践运用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在众多的方法中,通过布置趣味家庭作业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锻炼其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便是极为有效的一种。
例如,在学习“找规律”这一节数学知识之后,笔者便为学生布置了一项趣味化的家庭作业,即学生要利用家庭中常见的事物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尝试布置有规律的事物图形,规律不限制,运用的事物也不限制,只要能呈现出特定的规律即可。这一灵活性强、趣味性强的家庭作业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大家跃跃欲试。有的学生利用苹果和橘子排列出“苹果—橘子—苹果—橘子—苹果—橘子”这一规律的事物图片,有的学生利用书和玩具排列出了“书—玩具—书—玩具—玩具—书—玩具—玩具—玩具”这一规律的事物图片,如此,学生在趣味性的家庭作业中既复习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同时又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有趣性,可谓一举两得。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应利用其优势实施教学,通过趣味性游戏、故事、实践活动与作业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完成高效的数学学习,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希波.趣味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264.
[2]顾兴林.浅谈小学数学趣味课堂教学活动的应用探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3):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