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2期   作者: 黄娥
[导读] 生活化教学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黄娥
         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陈所渡小学
         摘要:生活化教学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生活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然而目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忽视生活情境教学,不注重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并且在使用生活化教学手段时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而导致数学生活化教学效率低下。为了改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本文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1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生活化存在的问题
1.1忽视生活情境教学
         情境式教学可以把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数学学习的游戏。知识源于生活,并最终为生活服务,尤其是小学生,在学生的身边都能找到其原型。教师在教学不是仅向学生传递知识,要把学生身边的生活问题变为学习的对象,学生才能感到十分亲切,可是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生活情境教学,这样学生对数学学习就产生不了强烈的情感,更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从实践中乐学。
1.2教学生活化脱离学生生活经验
         部分教师忽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不能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学生感受不到数学就在身边,体会不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对于年轻教师可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学生,他们可能认为学生的理解能力很强,对数学知识看看数学书就已经懂了。可是教师们可能忽略了一个问题,小学生的毕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对于纯数学知识教师如果站在自己的高度依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讲解知识,学生是难以理解知识。
2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2.1情景型生活化内容
         所谓情景型生活化即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进行再现,呈现在教材中,以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切身实际的融入到课堂,参与课堂,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感知生活。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就以生活中很常见的四个场景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超市购物的情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同学们在教室里分发水果、糖果的情景;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同学们在游乐园中玩耍,抽象出游乐园里的一些图形,并观察他们的运动。情景型生活化内容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多,并且大多集中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并且这些场景在教学中,教师很容易通过有限的条件进行再现,但需要注意的是,教材中的场景型生活化内容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适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情,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历进行适当的变化,如:农村小学的学生基本没有实际看到过游乐园,也没有这样的条件,所以,作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2.2教学方式生活化
         纵观六个年级的教材,不论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还是“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都有许多的课题能在教学方式上体现生活化。以六年级《百分数的意义》一课为例,百分数的意义是学生在在课堂上第一次正式的系统的学习,但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经认识了百分数。虽然是新授课,但教师不能一味地采用讲授法、对话法。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本节课可以采用直接导入法,开门见山,给予学生一些百分数的例子,让学生在具体例子中初步感受生活中的百分数,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百分数。教师在新知过程中,会启发学生总结归纳百分数的意义,以及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进行比较。在该教学环节中,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百分数,并阐述该百分数的意义,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有关数据的观察、整理,并具体描述,初步形成百分数的概念,而且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在巩固环节,教师设置一些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题目,渗透教学方式的生活化。课件出示全球的淡水资源占水资源的 3%,学生汇报该百分数的意义,并在方格子上用彩色笔涂出 3%,教师及时渗透节约资源的意识。在练习中,教师不能单一地让学生刷题,而是要选择一些在生活中意义重大的百分数,并让学生理解这些百分数的意义。
2.3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课堂上,教师在不影响数学的科学性的情况下,可以巧妙地用生动地、充满童趣和生活化的语言来感染孩子,让学生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了数学价值所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授完“角的度量”这一节内容之后,自己编了一个顺口溜:中心对顶点,0 先对一边,再看另一边,0 在内数内,0 在数外。由于顺口溜读起来较为朗朗上口,较为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后学生也会自觉进行背诵,在背诵的时候无形中就对学习到的新知识进行了巩固,画角的时候也更为得心应手。
2.4收集生活资料灵活使用教材
         积累相关性的活动经验。在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下更注重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用心研究,及时反思与总结,同时要收集数学生活素材,灵活设计教学,小学生学习数学是把“生活数学”和“学校数学”紧密相连的,教师讲授内容越接近学生,学生就越容易理解,在这个无限循环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越丰富生活素材也就越多,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就会越高。例如在学习“面积”时,学生可以想到用统一的小的“单位”来量,哪个图形含的“单位”多,哪个图形的面积就大。在这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动手量一量,比一比的实践活动,明白新知的学习可以化繁为简,为“面积单位”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也进一步感受面积的意义。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推进,小学教学生活化被运用的越来越广泛,所以教师应该通过实际情况来解决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问题,通过合理准备课程,保证生活化教学的实际意义,同时对生活材料的选择要慎重选择,收集生活资料灵活使用教材,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融入情景型的生活化内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效率,另外,合理的控制教学目标主次和教学生活化的地位,才能够使生活化教学发挥它真正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小兰.探析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应的有效策略[J].中华少年,2018(30):100-101
[2].尚国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元素挖掘与教学生活化设计[J].名师在线,2020(01):67-
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