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2期   作者:何远竟
[导读] 初中物理的学习是一个很枯燥的过程,面对抽象且难理解的知识点,
          
         何远竟
         宣威市杨柳镇初级中学 655400
         摘要:初中物理的学习是一个很枯燥的过程,面对抽象且难理解的知识点,学生们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完成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这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由于物理学科的复杂性,一些学生在学习时会接受的比较慢,再者教师在有限的时间中又要完成知识点的讲解,两种因素相叠加就造成学习效率低下,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着重探讨了相关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此来弥补学生学习物理时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引言
         在新课改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初中物理教学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引进先进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及结合实践课程。教师要带领中学生学好物理,最大化地拓展中学生的物理知识面,提升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以及掌握一些基本规律,以此来有效地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一、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探知兴趣
         新课程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依托物理知识的学习,提升探究能力,培养综合的物理学科素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例如,在讲解“光的折射”相关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角色扮演,体验渔民叉鱼的情境。教师首先拿出事先准备的圆盆,然后用橡皮泥捏成五颜六色的小鱼,使其沉入盆底,再制作用筷子一段绑上钢针的简易鱼叉,让学生自主体验渔民在河里插鱼的情景。但经过多个同学的演示后,大家发现预判的位置总是与鱼实际的位置有所出入,要么是鱼叉越过了鱼,要么是鱼叉的位置只是停留在鱼的上方,由此激发了初中生极大的探知欲。为了解决同学们的疑惑,教师由此引出“折射”的概念,让学生情景体验——情景质疑——主动探知等过程来有效地探索学习,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总之,创设贴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将课本知识与情境有机结合,能聚焦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探索物理知识中形成系统化的学习。
二、亲身实践,理解物理知识的原理
         一门学科想要持续的进步下去,创新性必不可少。在新课标改革的当下,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界也越来越重视。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开发出新奇的教学模式,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牢牢把握住教育发展的方向。而对于学生的教学不可一概而论,要做到因材施教,及时的改变教学模式。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更倾向于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来探索未知的领域,得到真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物理实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践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但要注意的是,在课堂教学中的物理实验不仅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教给学生们具体完整的操作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在面对相似的实践操作时是否可以探索出更好的实验方法,这样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关于物理知识探索的兴趣。
三、运用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
         物理科目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门类,即便是初中物理也会有一些学生们无法轻易领略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几代科学家努力探索、辛勤付出的劳动成果,经过几代科学家的不断完善,初中物理也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物理教师们按照课本的版块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其中每个知识点又环环相扣,倘若学生对其中的一个知识环节理解不透彻,那么就会影响到学生后期知识点的学习。所以为了高效的解决学生学习当中遇到的难题,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点时,需要适当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其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入思维导图帮助学生们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运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各知识点概念的记忆。随着学习不断的深入,学生在后期会学习大量新的知识点,而这些新知识点往往和旧知识存在联系,为了让学生们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也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完成新旧知识的串联。再者,物理实验在物理学习当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能够直观地观察到物理中各概念的结论,运用好实验也是学好物理的方法之一。
四、加强师生互动沟通
         初中物理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有效引导学生课堂上与教师的互动沟通,可以了解到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认知过程中的不足,从而进行有效的弥补和完善,切实地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在《看不见的光》一课,物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老师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你们知道吗?从而引起学生的质疑,物理教师就可以利用红外线夜视仪开关,来播放音乐,学生会感觉到十分的好奇,都想一探究竟。由此,物理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展示有趣的实验,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物理教学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因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大胆改革教学和科研,深入研究课程标准要求,立足学生学情,真正构造不拘泥于课堂形式的教学模式。如此经我们教师的群策群力、共同发展、深层挖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才会有所突破和发展,最终适应新时代素质教育背景下物理学科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高娟.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D].延边大学,2019.
[2]于洪波.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路径选择[J].中国农村教育,2019(14):123.
[3]尚勇.信息化背景下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卷二——热点探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8:47-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