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设计解析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2期   作者:毛佳玲
[导读] 物理是以我们的日常生活为基础所诞生的学科
        
         毛佳玲
         昭通市民族中学 657000
         摘要:物理是以我们的日常生活为基础所诞生的学科,学好物理就能够明白生活中的许多自己无法解释的现象。在科技发展的浪潮中,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大家一直关注的问题之一。基于此,本篇文章对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设计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信息技术;教学整合
引言
         在现代教育事业发展背景下,做好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已经成为了学校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式,如何在保证基础教育目标有限实现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成为了教师所追求的重要教育目标。信息技术作为当前最科学的现代教育辅助技术,将其应用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能够让物理知识以更为具体、形象的方式出现,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推动课堂教学进步带来了重要助力,文章以此为基础展开探讨。
一、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意义
         (一)培养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更多的教师开展关注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提升,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更是学科教学关键。高中物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帮助教师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促进高中物理教学有效开展。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应用,使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不在局限于教材知识,由课内知识拓展延伸到课外,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降低学习难度
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能够实现对学习难度的降低,这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从物理知识角度来看,其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建模水平才能够完成学习。但很多学生的思维水平尚未达到这种水平,这使得他们在学习时会遇到困难。当我们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后,原本抽象的知识能够以直观、具体的方式展现出来,这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学习难度,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由此得以提升。
         (三)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现今,大部分高中生都觉得物理知识晦涩难懂、难以理解。因此学生害怕物理,不爱上物理课,对物理没有兴趣。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可交互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看物理模拟实验视频,采用点击鼠标的方式回答物理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兴趣,让学生重燃对物理的兴趣。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设计策略
         (一)妙用信息技术,开展趣味课堂导入
         信息技术作为具有典型性的教育辅助技术,将其应用到高中物理课堂导入阶段,能够让导入知识以更加具体、形象的方式出现,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考虑到高中物理知识的特殊性,教师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进行导入设计时,一定要做好课堂模拟,找到学生可能出现疑问的思维点,并做好提前预案,由此来实现对课堂导入环节价值的有效发挥。例如在进行《电磁波谱》一课的导入时,我就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了生活中一种悬浮的蓝牙音箱,让学生可以产生认知冲突,对悬浮在空中的音箱产生探究兴趣。在此基础上,我还专门为学生准备了实物,让他们可以通过亲自的观察和实践,来做好对悬浮音箱的探究,由此来实现对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模拟实验
         高中物理的有些知识比较难以理解,学生不容易记忆,这时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更加全面直观的看到物理、了解物理,学习到这些物理知识,掌握实验方法。例如教师在讲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模拟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让质量较大的小球作为入射小球,保证每次都让入射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下滑,再测量小球的落地点,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动量守恒定律。模拟物理实验可以让学生抓住观察物的主要特征和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在观察实验中学习物理、掌握物理知识。
         (三)巧用信息技术,做好课堂训练创新
         课堂训练环节是教师考察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其也是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方法。传统的课堂训练环节以习题解答、物理小实验为主,此种方式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训练效果,但很有可能因为训练内容趣味性欠佳而导致学生的参与动力不足,因此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有良好的状态去参与课堂训练,就必须要做好课堂训练模式的创新,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课堂训练模式由此得以出现。在实际工作中,教师需要在备课阶段就做好训练素材的设计,然后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对他们予以微调,由此来保证课堂训练环节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例如在完成《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后,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知识记忆,我就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了模拟两球碰撞时,先压缩、后恢复的过程,让学生在产生感官冲击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对碰撞过程中速度、加速度的变化等知识的掌握,由此做到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对学生空间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等方面的调动,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做好对学生的物理素质培养。
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设计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正确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模拟实验、建立物理教学场景、明确教学重点,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物理知识,便于学习物理。
参考文献
[1]李高伟,王磊,徐传军.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对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影响[J].中国农村教育,2019(35):98.
[2]马燕.浅谈信息技术对高中物理教学的积极作用[J].才智,2019(30):41.
[3]陈钟鸣.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途径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6):44-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